本报记者赵文侠 北京卫视黄金档热播的20集专题片《电视往事》将于今晚落幕。该片播至第四集时,最高收视率已达到了4.2%,专题片与电视剧收视比肩,这是很多人始料未及的。
《电视往事》是北京电视台为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电视剧诞生50周年专门制作的献礼节目。该片以编年体的方式讲述了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和传播史。
《电视往事》中没有电视剧大开大合的情节设置,但它那种温情脉脉、娓娓道来的回述却让人找到了一种被“发酵”了的怀旧感觉。
在这部专题片中,有人看到了中国电视剧面貌一新的变化,有人看到了大国崛起的稳健步伐,而有些人则牵拽出自己五味杂陈的人生历程。不同年代观众感受不同
看着家中42英寸液晶电视中播出的《电视往事》,“80后”张伽禾对改革开放之初的生活很新奇,“怎么那时候人们的衣服都一个样儿呢?吃饭要粮票,买肉、蛋凭本儿,赵忠祥到美国还怕把人家给吃穷了。”比她小一茬儿的高晴则诧异地说:“之前没听过《大西洋底来的人》这部剧,"麦克镜"多傻啊,那时穿喇叭裤就时髦了?”
而与这个时代一同走过来的中老年人则多了一份感怀。49岁的孙荣说:“看着各家房顶插着的电视天线,还有人们挤在一起看电视的情景特有感慨。那时,我们院只有一家有九英寸黑白电视,看《姿三四郎》时,大家都挤在他家看,一块跟着片子哼哼主题歌,开心极了。如今住上高楼,却都不相往来了,真挺怀念那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退休老教师许春认为,不同时期的电视剧都是那个年代的缩影,“透过电视剧的内景,看看百姓家中的电器、家具、装修,再看看外景中街上的人流车流、户外广告、立交桥、地标性建筑……可以说整个城市、整个国家的精神气质都发生了巨变,真让人有恍如隔世之感!”
“陈年老片”像一首首老歌
不少观众认为,《电视往事》很耐看,只可惜受篇幅限制,很多当年引起轰动的片子都一笔带过,感觉不太过瘾。观众陈倩说:“那时候一周一播的朝鲜片《无名英雄》让人特震撼,比我们当时的反特片情节复杂多了,奇怪人家的片子怎么那么精致。真希望啥时候能再重播回味一下。”
观众阎莹认为,“陈年老片”就像一首首老歌,引发出很多自己当时的情感经历。“看到《赤橙黄绿青蓝紫》,想起了自己刚上班当青工的时候;看《过把瘾》,想起了自己当年傻乎乎的恋爱;看《渴望》,想起了那时候身旁被贴上"王沪生"和"刘慧芳"标签的那些熟人……不夸张地说,这些天看完电视,我几乎回忆了自己的半辈子。这不,我专门从网上订了好几套老片儿,准备有工夫重温一把。”从“粗”到“精”触动观众心灵
《电视往事》见证了中国电视剧从无到有、从粗糙到精致、从低产到高产的过程。观众庾建说:“当年看《敌营十八年》觉得可好了,怎么现在看那么粗糙。《西游记》刚播时看得特上瘾,可真不知道那时飞来飞去竟没有威亚,哪像现在,什么特技手段都用上了。”
从事计算机工作的史华认为,现在的电视剧不仅量多了,制作理念也在发生着变化:“《大明宫词》、《橘子红了》等一大批电视剧越来越注重唯美,在美术、摄影上非常考究。更重要的是,电视剧不仅故事讲得好,还时时触动人们的心灵,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RJ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