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口商品价格优势减弱 德国企业调整进口政策
便宜,便宜,再便宜——这是许多德国公司在中国采购的宗旨。但德国明镜周刊在线发起的一项最新调查表明,事实并非如此:三分之一的德国公司在中国采购的商品比在德国国内贵。
中国产品比德国还贵
在德国,不管是工业服务业还是新兴电子工业,都与远东国家有着密切的商业联系。其中中国是其最重要的合作伙伴,超过10%的商品采购是在中国进行,低廉的价格是德国企业如此青睐中国的重要原因。不久前,明镜周刊在线与德国经济咨询部门联合,在普华永道的协助下做了一项调查,得出的结果大大出乎意料:三分之一的德国企业在中国采购货物成本要高于德国国内。
长久以来,“中国制造”都是价廉物美的代表,平均起来,中国的商品拥有10%的价格优势,在一些领域优势更明显。近年,中国商品的价格优势已不如以前,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交通运费大大提高,此外,在商品质量保障上的费用投入也逐年增加,一些商品甚至需要超过其自身成本的资金投入来进行质量监控。在中国,十分之四的外贸出口企业都在商品检测上花费了大量的资金,这无形中加大了产品的生产成本。
涨幅已经达到30%
成本的提高带来的结果是价格的上涨,这个涨幅已经达到30%。德国企业在与中国打交道的时候变得更加谨慎和小心,中国政府在外贸进出口活动中的特殊政策也迫使外国企业需要深思熟虑。普华永道展开的这项调查共涉及203家德国公司,其中以大中型公司为主,三分之一的公司年营业额都在十亿欧元以上。
调查结果还表明,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和交通运费的增长,在中国采购货物的成本会越来越高,从事一些价格优势已经不明显的商品采购的公司未来会面临更多困难。尽管如此,德国企业对中国的依赖性却没有下降,四分之三的被调查企业仍将中国作为重要的盈利市场。但是他们会逐步调整在中国的商品采购模式,大部分企业都会增加在德国国内市场的采购量,力求取得最大商业收益。
同时,普华永道的专家凯泽还建议一些企业不要光把目光放在中国市场,在其他国家同样可以进行采购:“成功的企业不会把自己的重点只放在中国。”(来源:《德国明镜周刊》 编译:秀夫/青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