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的企业在外部做慈善做得很风光,但是对企业内部困难职工却视而不见,这种慈善动机就让人怀疑
“对于企业社会责任,过去很多人有认识误区,有的以为在社会上捐点钱做点慈善之事,就是尽了社会责任,这是一种偏差。
”全国人大代表、皇明太阳能集团董事长黄鸣,在人代会上就慈善、个人破产等问题,建议出台相应的法律进行约束,同时,呼吁更多的企业家和社会精英带头承担社会责任,从而形成一种企业社会责任文化。
黄鸣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慈善的宗旨是帮弱济贫,因为善举也会得到一个良好的公众形象作回报,但是,如果仅仅为了塑造形象进行慈善,那么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黄鸣说,现在有的企业在外部做慈善做得很风光,但是对企业内部困难职工却视而不见,生产的产品有害或污染环境,那么他做的那点慈善还有什么意义呢,甚至这种慈善动机就让人怀疑。
黄鸣说,“这并不是说反对做慈善事业,相反,目前企业慈善做得还很不够,但是,其出发点一定不能仅仅图外表形象上的一层光环。”
黄鸣认为,慈善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部分,应该从企业内部做起,做到内外兼修。在企业内部要有一套关爱职工的机制,当员工及家属有特殊困难的时候,企业要能及时地了解到,并能很快地帮扶到位,这不仅仅是对他物质上的慈善,也是一种精神上的慈善,代表团队没有抛弃他。企业更应让职工树立对用户负责、对社会负责的精神,让产品真正让人放心,诚信生产,诚信经营。
“企业家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从我做起,这很重要。”黄鸣说,因为企业家占据社会资源相对最多,掌握企业发展方向、经营大权,如果企业家从自我做起,首先就能确实有效地解决更多的社会问题,加快形成一种企业社会责任文化。
“最近有许多人问我,《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劳动力成本压力是不是加大,对其有啥看法?我说一点意见没有!”黄鸣说,现实地看,我们员工的福利还不是很好。从长远看,要提高员工福利还是要让企业发展,不断提高竞争力,将企业做强做大,然后,反哺社会和员工,让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共同提高;员工工作稳定了,素质和收入提高了,对企业认同感强了,就会激发出更大的工作热情,促进企业发展。因此,企业发展和注重员工福利两者不是矛盾。贯彻执行《劳动合同法》,企业不能光盯在工资福利成本上,而是应站在企业社会责任的角度看问题。《劳动合同法》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体现以人为本精神,是大势所趋。
在这次两会上,黄鸣建议国家出台《个人破产法》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何提出这样一个建议呢?黄鸣对记者说,对企业经营者来说,这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个体现。在海外一些地方,企业家一旦破产之后,相关行为就会被限制或约束,如在几年内不能开办企业,不能投资入股其他企业,不能进豪华的消费场所等等。一旦被查处将会对其进行罚款,没收财产,严重的还会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在我们国家,由于法律还不够完善,却出现了一些企业负责人有意将自己的企业搞破产,逃避责任的不正常现象。
“从2006年国家出台《企业破产法》之后,解决了中国企业应该怎样生和怎样亡的问题。但是,一直没有相关的法律去约束企业法人的破产问题。”黄鸣说,一些企业法人利用这个“机遇”转移资产,恶意逃债,然后,摇身一变又成另外企业的老板和投资商,买豪华房开高档车,继续花天酒地,给债权人造成了极大的危害。黄鸣说,出台《个人破产法》,可以惩治那些“赖主”,进一步提高企业经营者的社会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