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万元“保护费”没保住砖窑场 乡政府不退“保护费”
□记者 陈涛
今报商丘讯 商丘市睢县胡堂乡一些黏土砖窑场被拆除,这些窑场主向记者反映,去年,乡领导将全乡14个窑场的窑场主召集在一起,以上面要求拆除窑场为由,先后3次收取每个窑场12万元的“保护费”,交钱的可以继续生产,不交钱立即组织拆窑。
“保护伞”失灵乡政府不退“保护费”
据睢县胡堂乡李营村一窑场主王先生说,两年前,他和本村的其他11位村民联合承包了该村的一个黏土砖窑场。去年4月,该乡党委书记和乡长将他们乡14个窑场的窑场主召集在一起,以上面要求分批次拆除黏土砖窑场为由,要求每个窑场交4万元“保护费”,交过“保护费”的窑场可以继续生产,否则会立即组织人员拆窑。之后,该乡政府又以同样的理由先后两次向他们收取“保护费”8万元,总计12万元。
“第一次,我将钱交给了副书记李德成和副乡长刘树今,之后的两次交给了乡财政所会计陈香明,都没有开票,连个条子都没打,他们说这不是税收,不可能开票!”王先生说,乡政府每次收钱时都向他们承诺可以继续生产,不料去年11月,乡政府组织人员利用三四天时间将该乡的窑场全部拆除。他们向乡政府索要“保护费”,至今也没有退还。
该乡副书记李德成说,去年他和副乡长刘树今收了窑场主交的钱,“但钱都交到乡财政了,而且都开票了”。
“我已经找过乡长和书记多次了,原来说可以退2万元,可是到现在一分也没退。”该村另一位窑场主说。
随后,该乡东郭村和马头村等村的窑场主也向记者证实了此事。
乡长表示收的钱已补偿给前期拆除的窑场
当日下午,该乡乡长马伟在接受采访时承认,他们乡政府“确实组织了这个事”,不过第一次收的是3万元,还不是全部都交。按照当时县里的安排,这些窑场要分三批拆除,当时他们将窑场主召集在一起主要是商量第一批先拆除哪些窑场,让第一批没拆除的窑场出钱补偿给首批拆除的窑场,这叫“损失共摊”。“在我印象中,第一批交钱的有12个窑场,第二批有10个窑场,最后一批都没有交钱,也没有开票,因为钱不交给财政,没法开票。”马伟说,当时商量的是想将钱交给该乡财政所的陈香明,由他组织统一补偿,目前收的钱都已经补偿给了前期拆除的窑场。
然而,向记者反映问题的窑场主却告诉记者,他们乡的14个窑场,没分批拆除而是集中在去年11月一起拆除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