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即英国追随美国入侵伊拉克五周年之际,英国首相布朗在伦敦会见了来访的美国参议员麦凯恩,双方主要讨论了伊拉克问题。
在会见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麦凯恩说,美国赞赏英军在伊拉克长期坚守及所做出的牺牲。
他说,由于在伊拉克的行动缺乏进展,因而英国公众产生了失败感,他对此表示理解。英国舆论以突出的位置报道了麦凯恩的讲话,但布朗首相在此问题上却没有只言片语见诸报端。显然,在举国关注的伊拉克问题上,布朗采取了“缄默”的态度。
分析人士认为,布朗的暧昧态度反映了他的矛盾心理。从根本上讲,在对伊政策问题上,布朗与布莱尔并没有本质区别。成为首相前,布朗在布莱尔政府中担任财政大臣,五年前他曾坚决支持英国对伊出兵,并一手操办了相关的财政支持工作。只是后来布莱尔黯然下台的命运才使布朗看清,伊拉克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政治砝码,也是他赢回民意的一张有力王牌。然而,布朗上任后,在从伊拉克撤军与否的问题上,却始终未能痛下决心。据统计,伊战爆发至今,英国已有175名士兵丧生,耗资达60亿英镑,即每个英国纳税人平均为此承担了100多英镑。但当被问及“我们从伊拉克战争中获得了什么”的时侯,英国政府除了用“为价值观而战”来搪塞外,无法给出更为令人信服的答案。英国动辄紧随美国的“马前卒”姿态,不仅使英国公众感到“太伤自尊”,战争造成9万多伊拉克平民死亡的悲剧,又恰恰是英国民众在价值观上不能接受的残酷现实。
最近,随着伊战五周年纪念日的来临,英国反对党和公众舆论不停地向政府施压,要求就英国决定参与伊拉克战争的原因及其后果展开独立调查。在这种压力下,经过反复权衡,布朗首相17日在一封公开信中承诺,政府将就英国出兵伊拉克及其后果展开独立调查,以便从中吸取教训。但他同时表示,伊拉克局势仍然脆弱,目前还不是展开这项调查的合适时机。
分析人士认为,布朗政府目前的态度有如下两方面的原因。
首先,去年6月从布莱尔手中接过政权以后,布朗政府在内政问题上的种种失误,已使工党和他本人声誉大跌,民意支持率一直落后于保守党十几个百分点。在民意支持率持续下降的情况下,打伊拉克牌能在多大程度上扭转不利局面,工党方面并没有把握,布朗显然不想这么早就背水一战。
其次,如果英国现在就从伊拉克撤军,对美国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美国总统布什在伊拉克战争五周年之际派麦凯恩访英,或多或少反映了美国的担心。尽管麦凯恩与布朗会晤后说,英国军队在伊拉克驻扎多久,将由英国政府和人民做出决定,但他仍然承认,美国对这个问题非常关注。众所周知,麦凯恩是布什伊拉克政策的坚定支持者,也是共和党的总统竞选人。麦凯恩的来访至少提醒布朗,不能不顾及传统的“美英特殊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