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黄季焜博士
人民网北京3月22日专电 (人民网前方报道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8年会”今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本届年会的主题是“中国2020:发展目标和政策取向”。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黄季焜博士在发言中认为中国粮价下降可能性不大,并提出四项应对措施。以下是他的发言实录:
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很高兴今天在这里和大家讨论目前中国以及全球最为关心的食品价格和通货膨胀。
我今天想讲五个问题。
第一,我不认为中国物价上涨是通货膨胀。
第二,上涨原因在哪里?用中国的情况去讲上涨原因是讲不清楚的。为什么?因为物价上涨不只是在中国上涨,我们看到印度尼西亚他们比中国上涨得还要高。要了解全球物价是怎么变动的。有些人是和食品供求出口引起的,我认为是不对的。因为物价上涨在几个月里涨上去了,食品不可能几个月内发生突变。去年,是玉米有史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中国也一样,中国谷物的增长在过去几年,一直在上升。去年达到了最高记录。什么原因引起的物质上涨?能源价格高升。为什么?我们做了一些分析,我们认为,全球食物增长有这么几块原因,能源因为对玉米有这样的需求同时引起它的价格上涨,能源价格提高,燃料价格也提高,玉米价格也提高。这些因素都是引起整个价格因素的提高。
我们的分析表明,中国有三分之二的食物是从国际进口的。
第三个问题,我想讲未来趋势是什么?刚才讨论了短期的影响全球食物价格的趋势和中国价格的趋势是什么。当然背后是因为能源的价格。我觉得未来还会保持很高的价格。我们看到生物能源发展,从2005到2007年,使食物价格有很大的提高,这只是刚刚开始。美国、欧洲、印度,包括中国未来的生物能源发展情况,美国计划到2017年,它的生产量要比2006年高66倍,现在我们来看,美国对全球价格的影响已经起到了。如果提高66倍、67倍,未来影响是什么样子的?
我们认为它将会改变整个农业的发展趋势。过去100多年,粮食价格、食品价格都是下降的。最近几年,一开始是上升的。我相信下降的可能性已经不可能了,未来可能进入生物质能的时代,这个时代可能是农业发展的真正时代,价格会不断上升。
总的结论就是说,全球价格会很高,中国会不会下降下来?我说不会的。中国在现在的情况下,不可能控制全球市场的价格,很多情况下是接受全球市场的价格。中国大部分产品,像大豆一样,国内价格跟着国际市场价格走。但是粮食价格在今后一两年内面临最大的价格压力。2007年初的时候,我们和国际市场价格是一致的,但是国家下半年出台一系列政策。现在出台了一些不允许粮食出口政策,这样使得粮食价格从2007年8、9月开始突变,甚至下降。但是国际市场小麦显著上升,现在国际市场上的小麦价格是中国的两倍。目前这种差价还能不能保持下去?我非常担心。因为相差两倍价格,相当于减少农民的积极性,导致明年的压力更大,这为我们下一步粮食突然进行涨价,埋下了不确定因素。
除了粮食价格,还有猪肉价格,我相信猪肉价格已经涨到顶点了,农民根据价格上涨作出反应了,价格上涨在这两个月已经开始平缓下降了,我相信以后还会下降。农产品价格的效果如何,为什么控制它?我想它对中国来说非常重要,提高农民收入,化解城乡之间差距扩大,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当然,它对城乡的中低收入者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为此我提出几条建议:第一,目前的价格上涨是结构性的,不是完全通货膨胀,我认为货币汇率的宏观政策手段对控制粮食价格起不了很大作用。第二,允许粮食价格在适当范围上涨,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第三,控制食品价格上涨和保障粮食安全对根本的措施是增加政府和社会对提高农业生产里投入,特别是对科技、灌溉等基础设施、中低产田改造等的投入。第四,建立和强化诚信社会保障性,支持和维护低收入群体和弱势群体的利益,加大对他们的收入转移。包括临时的食品价格补贴,缓解物价上涨给社会稳定带来的压力。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