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听足十场讲座才能毕业?
本报讯 (记者徐静、秦晖 通讯员刘慧蝉)临近毕业,华南理工大学一些研究生开始忙活起来,他们穿梭于学校的大小讲座。这不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为了凑够10张讲座票,它们可以换取1个学分,这个学分可以决定研究生们能否顺利毕业。
规定:听10场讲座换1个学分
听讲座换学分的规定,其实在华工已经悄悄实行了好几年。学校要求研究生就读期间要参加一定数量的学术报告会,具体规定为:硕士生10场,博士生15场。据了解,研究生听完讲座后,可以凭入场券换取讲座票,随后把对部分讲座的体会写在讲座票上,获得指导老师的签名认可才能被承认。
在华南理工大学网站上,各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中的“专业课程设置”一栏,无一例外要求学生参加学术报告会。以行政管理专业的要求为例: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应修读培养方案中所有的学位课及部分选修课,必须至少完成学校规定的34学分,其中学位课程24学分,选修课程不少于10学分,参加学术报告会(10次)1学分。参加学术活动被列为必修课程,这也意味华工的研究生只有参加超过10场以上的学术报告会才能顺利毕业。
学生:排长队听讲座只为换票
这对学生来说是个不大不小的压力。两三年时间听十场讲座对一些认真的同学来说是小菜一碟。“我已经集满10张票了”,赵洪宇说,他现在就读研究生一年级,这意味着,对他来说,讲座不再是一种学习压力。
但是,不是每个同学都能把听讲座赚取学分放在心上。张亮现在读研二,在这一年多时间里,他对听讲座换学分缺乏兴趣。他透露,临近毕业时,班长交给他10张讲座票,内容由自己填写,“我都是凭印象填的”。大多数同学与张亮不谋而合,有兴趣的讲座就去听,其他就等毕业前再说。
记者在网络搜索到华工2003年的一则校内报道,学生记者如此叙述:“10月30日由电力学院张波教授主讲的《走进信息时代的电力电子技术》开始时,教室后面站满了未拿到票的同学。”文章中还写道:“5点才开始派票,3:30就排到了140位,更听说排队的队伍中居然有人打牌,都是学分惹的祸。”
学校:鼓励研究生参加学术报告
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李忠表示,北京和上海部分高校也有类似的规定。其背后的理念在于,研究生阶段既是学习的过程,更是创造过程。在一般意义上,要求研究生探讨本学科学术前沿研究成果,及时了解本学科领域及相关领域的学术进展也是基本要求。参加学术报告会就是要把本学科相关联的学术动态通过专家告知学生。李忠指出,学校组织的部分讲座已取得良好效果,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位学生因该规定而未能取得学位。
新闻提示
按照规定,华工硕士研究生必须参加10场、博士研究生参加15场以上学术报告会,修够1个学分,才能取得毕业资格。
专家:应有跟踪机制保证效果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学生对这一规定并不会强烈反对,倒是对该规定的合理性表示怀疑,“听讲座的时间完全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已毕业现从事媒体业的蒋女士说。中山大学政务学院的副教授谭安奎倒认为,这是将学术讲座课程化,讲座不作为课程却被赋予课程的地位,在某种意义上,是对研究生培养方式的一种改革,在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上做尝试,有其值得肯定之处。但是谭安奎更为关注教育效果。他担忧会有同学为了获得学分而参加讲座。“要有跟踪机制作为补充,保证教育效果”。
对此,李忠坦言,“不排除这种现象存在,正因如此我们会更强调讲座的水平”。他表示,在实际操作中,各个学院对嘉宾的要求会有一定的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