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美国纽约妇女上街游行要求“面包与玫瑰”兼得,“面包”指最基本的经济保障,“玫瑰”则指好的生活品质。转眼一个世纪过去了,中国女性已经不再为“面包”发愁,她们正在努力获得“玫瑰”级的生活品质。
2008年3月5日,中国妇女杂志和华坤女性消费指导中心联合发布了“2007城市女性消费状况调查报告”,该调查选取了北京、上海、广州等20个大中城市,共回收有效问卷2345份。
女性希望做好家庭“财政部长” 本次调查显示,68.2%的被调查女性在2007年有过投资理财行为,其中基金(52.1%)、股票(47.9%)、房产(29.4%)和商业保险(15.9%)是当年女性投资的四大热点。基金从理财榜的第四名一举跃居首位,可见女性基民呈快速增长的趋势。《北京晚报》实施的一项女性调查显示,当问到如果每月有一笔额外收入是用来买名牌还是用来投资基金时,57.1%的人选择了投资基金,只有4.3%的女性选择了买名牌。
调查中,高达60.4%的女性宣称自己全权掌握家庭财政,33.0%的女性需要和老公商量后决定,只有6.6%的家庭是先生掌握财权。
以往女性偏爱消费的情况正在改变,花钱消费和投资理财之间,多数女性选择后者。随着女性经济地位的提高,她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存钱、花钱,而是希望利用投资手段让存款增值,做好家庭的“财政部长”。
有理财师分析说,女性对数字和钱财天生就比男人敏感,她们更注重细节,所以更适合理财。在参与理财投资的女性中,50.2%的人称自己2007年“赚了”,36.9%的人说“打了个平手”,12.9%的人表示“赔了”。
“忘带卡比忘带钱更让我心慌” 随着女性白领群体的壮大,女性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能力也迅速增强。
从2002年我国首推以女性为主题的信用卡,到2006年北京出现第一家女子银行,银行对于女性客户的重视可见一斑。
信用卡消费正在成为女性消费的典型特征。本次调查发现,68.6%的女性持有信用卡,其中近3成(29.2%)人持卡数量在3张以上。同时,仅有9.3%的女性使用信用卡是因为“时尚流行”,3.2%是出于“身份地位的象征”。
“除了买煎饼果子和烤红薯实在没办法刷卡,其他时候,能刷卡我一般不用现金。”在北京某外企工作的高雅告诉记者,刷卡购物已成为她的生活习惯,“忘带卡比忘带钱更让我心慌。”
调查中,67%的女性刷卡消费占其消费总额的一半以上,41.2%的人每月至少刷卡一次;36.8%的人每周至少刷卡一次。
“带现金既不安全又不方便,有时候还要找回一大堆零钱。”高雅说。“方便快捷”是被调查者使用信用卡的首要原因(79.8%),此外“使用安全”(37.5%)、“可以透支”(34.4%)、“积分活动”(29.3%)、“享受折扣”(21.3%)、“便于理财”(18.2%)也是重要原因。
据零点公司发布的《2004年城市居民银行卡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我国现阶段透支群体中大多数是“中青年职业女性”。此外,女性的信用记录远比男性好。本次调查中,73.6%女性持卡人的还款方式是“全额还款”,甚至有2.8%的人“超额还款”;10.8%的人选择“还大部分”;12.8%的人只还“最低还款额”。
“在大城市生活,只靠男人来养家糊口有点不太现实” 在女性成为家庭消费主力军的同时,她们也承担着更多的经济压力。
“总觉得自己在不停地转啊转啊,看不到尽头。”在杂志社任编辑的王昆每天的工作时间超过14个小时。她的工作焦虑主要来自房贷和孩子的教育费用。“还盘算着贷款买辆车呢,哪敢停下来啊!在大城市生活,只靠男人来养家糊口有点不太现实。”王昆这样坦言。
由中国妇女杂志社和华坤女性生活调查中心联合主编的《女性生活蓝皮书》中指出,事业、子女教育和高额房贷、车贷,是大多数中国家庭面临的主要压力,已成为家庭生活的“新三座大山”。
28.9%的女性把职业危机摆在家庭压力榜首。因为中高收入家庭的夫妻多为白领或高级打工者,职业稳定和事业成功关乎票子、位子、房子、车子、孩子,一旦出现职业危机,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就会大踏步的后退。
美国GBH心理学协会有研究称,近80%的职场女性或多或少地面临着职业危机。在中国职业女性看来,职场和家庭就像一块跷跷板,这边高了那边就会低,真正能做到两边平衡的女性只是极少数。
“每月房贷1300元,孩子读幼儿园700元,请小时工1000元,带孩子出去玩一次最少也要400元。”中国传媒大学中文系的王老师一个月必须支出的费用高达3400元,这已经把家中一个人的工资耗尽了,还不包括吃、穿、水、电费等日常消费。
调查中,有12.5%的中高收入家庭有按揭恐惧症。对于掌管财政的女性而言,“新三座大山”显得尤为沉重。(李春莲) (来源: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