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完成火炬传递,刘鸿亮就被现场的记者团团围住。“很高兴这么多人关注奥运。虽然这些天我已经说了很多,也有一点儿感冒,但不觉得累。回国之后,我会把火炬带回我们科学院环境保护部收藏起来。”刘鸿亮在电话里告诉记者。
“现在这边天气转阴,我还要连夜赶往雅典,但我想今晚可能很难入睡了。我是去年12月知道自己成为奥运会火炬手的,当时接到电话,太兴奋了,老伴儿开玩笑说让我小心得心脏病。”刘鸿亮说,“后来知道是去希腊参加第一天的火炬接力,我的心反而平静下来。
不过,现在真的拿着火炬完成了传递,我又觉得真是太幸福了。”
虽然刘鸿亮是国内德高望重的环境工程专家,但谁都知道,这位76岁的老人能成为出现在希腊奥林匹亚市的火炬手,还是托他父亲刘长春的福。
“我从父亲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这是我一生的财富。”刘鸿亮说,“我父亲的一生,只有短暂的幸福,剩下都是长期的辛酸。在他那个年代,国家没有能力支持体育运动,他甚至被当时的满洲统治者追杀,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处于失业和漂泊状态,他解放后才感受到幸福。”
“我父亲一生的心愿,就是奥运会能在中国举办。他说,他一个人参加奥运会,实在是太孤单了。”刘鸿亮说,“现在我父亲的愿望变成了现实。13亿人民成为中国举办奥运会的坚强后盾。这种新旧对比的强烈反差,是我对这届奥运会最深的感触。”
在奥林匹亚市,传递火炬的200米距离对这位老人来说并不寻常,“我的体力对付这200米还有很大富余。前段日子,我每天晚上都快走两公里,做体能储备,但是真跑起这200米来,觉得每一步都很沉重。”
“中国举办奥运会离不开每一个人的支持。其实每个人都能为奥运作出贡献。”刘鸿亮说,“很简单,注意保护我们的环境。比如节约用水、不随地吐痰、避免资源浪费、尽量减少使用机动车的次数,这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大家都希望奥运会在一个清洁的环境中举行,呼吸新鲜空气,喝净化过的水。以前北京污染很严重,治污力度不够,但这几年政府下了很大力气治理环境,也确实取得了不小成效。”
“比如,2006年国家批了未来15年的16个重大科技专项,其中就包括污水的控制和治理。”刘鸿亮说,“为了治水,国家已经投入300多个亿。这充分表明了我们国家对环保事业的态度。以北京为例,现在北京经过净化处理的污水达到90%。奥运会上运动员接触的自来水都可以直接饮用。这就是我们对环境的逐步改善。”本报北京3月24日电
照片:3月24日,中国火炬手刘鸿亮(右)与王力宏(左)在进行交接。当日,北京奥运会圣火在奥林匹亚被成功采集,并开始在希腊境内传递。新华社记者吴晓凌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