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住作战能力调整建设思路 建设思路应积极调整。高技术条件下现代战争具有“高速度、高强度、高消耗、防卫难、指挥难、输送难”等特点。后勤建设必须改变单一的保障模式,重点在成建制、成系统、成规模生成提高一体化保障力上下功夫。
在筹划工作时,既要立足现实保障需求,更要着眼未来作战需求,着力纠正重平时轻战时、重“形象工程”轻“战备工程”、重当家理财轻战时保障等问题,确保平时建设与战时需求协调发展;既要寻求一般情况下组织保障的方法,更要着力探索平时与战时保障的结合点,做到平时工作与战时保障有机结合。在工作方法上,应由偏重抓固定设施配套转到突出抓针对性军事斗争后勤准备上来,由偏重抓专业、抓单项转到突出抓全系统、全要素整体保障能力提高上来。
基础建设应实现跨越。必须有针对性地实施后勤基础建设的跨越式发展。比如,后方仓库和主要装备物资,应逐步实行地下化或半地下化储备;交通道路应本着纵向机动快、横向能支援的原则,在加强主干道建设的同时,注重横向道路建设;装备物资应适应各种作战环境和野战化,在重点地区进行必要的储备,尽量减少作战初期运输周转等等。总之,后勤基础建设既要提高应急能力,又要全面加强履行使命的能力建设。
后勤训练应转变创新。未来战争高技术整体对抗的突出特点,使得科技含量越高,后勤保障能力就越强;高科技渗透到后勤的组织结构、人员素质、技术装备等方面越深,保障能力就成倍增长。军事斗争后勤准备必须牢固树立以科技为主导的思想,善于探索新的内涵,着眼未来作战后勤保障,狠抓技战术融合训练,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提升后勤紧急补充、快速机动、生存防护等应急训练,全面提高后勤实战保障能力。
抓住依法从严实施管理转型 坚持依法从严强化后勤治理和管理,是后勤建设走投入较少、效益较高发展路子的重要途径。
强化依法治理意识。坚持把后勤有关法规列入部队管理内容,像学习“三大条令”那样学习掌握后勤法规,熟悉标准制度、熟悉本级职责。引导官兵做到供应保障按标准、花钱办事按规定、技术操作按规程,确保后勤管理在各项规章制度框架下高效运转。
创新转变管理模式。必须大力推进后勤管理理论、机制、训练和手段创新,探索系统管理、自主管理、末端管理等新招数,努力在管理定量化上求突破。必须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确化管理转变,强化标准意识,从部队后勤供应保障的实际需求出发,力避“贪大求全、决策失误和积压浪费”,做到按计划抓落实、按规划搞建设、按标准抓供应、按规程严管理,从源头上堵塞“跑冒滴漏”等问题。
推进后勤管理科学化。应根据后勤建设规律和价值规律,制定平战一体的管理体系,对经费物资实施全程跟踪问效,物资供应实行计价核算和价值管理。应把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后勤管理,形成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良性管理机制。推行多种形式的包干管理责任制,使物资经费的使用效益同后勤建设利益挂钩,增强后勤管理的活力。谋求全面持续科学发展
加大“统”的力度。建立结构合理、调控有力、运行良好的后勤领导体系。进一步理顺后勤建设与部队全面建设的关系,把后勤建设作为推进部队全面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把后勤工作与军事、政治、装备工作一起研究、部署和检查考核,特别要把战备急需和生活必需问题纳入各级党委的视线,统筹规划,充分调动并发挥各级抓后勤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
健全“调”的机制。充分发挥咨询小组、智囊团等“外脑”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进行后勤建设方案优选评估。健全完善调控机制,制定计划时增强综合计划部门的职能作用,使之在源头上可控;组织实施时增强计划控制的权威作用,使之在过程中可控;检查指导时增强计划目标的依据作用,使之在结果上可控,促使各级都集中精力办好各级的事,保证建设不脱节、不留死角。
积蓄“人”的力量。必须特别注意提高后勤人员的综合素质。应切实把创建学习型、科技型后勤作为一项基础性任务,采取办班集训、领导帮带和入校深造等手段,突出“信息技术”、“知识后勤”等内容,真正在“保障平时满意”和“保障战时打赢”两个能力上下功夫,为我军后勤建设的创新发展打牢坚实的人才和智力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