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压力下,CPI数据愈显敏感,这种情况下,要打破油价倒挂的困局,又要把对CPI的影响降到最小,任何的“为”与“不为”,都会牵动一连串的后续效应,政策的取舍是个两难问题
国际油价高位运行,国内需求进入旺季,最近国内一些地方传出柴油供应紧张的消息,上海和周边地区的部分加油站也出现排队加油和交通拥堵现象。
所幸,在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支持下,上海的成品油市场保持库存充足、供应基本稳定。然而,关于供应吃紧、“油荒”出现的可能,始终让人心有余悸。通胀压力下,CPI数据愈显敏感,这种情况下,要打破油价倒挂的困局,又要把对CPI的影响降到最小,任何的“为”与“不为”,都会牵动一连串的后续效应,政策的取舍更像走钢丝。
供应吃紧再度抬头 “"油荒"并不存在,只能说是"资源紧张"”,对于广为媒体引用的“油荒”这种民间提法,有的成品油行业内人士似乎并不受用。这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承认,当前国内成品油市场中,确实部分存在着资源紧张的情况,但这是局部的而非全面的。
确实,去年底的一波柴油“资源紧张”仍让人记忆犹新,今年开年没多久,各地又接连传来“加油难”、“加油排队”、“限量供应”的情况。总体而言,上海的成品油市场相比平稳,但也有部分加油站限售、停售的消息传出,本市部分地区出现了车辆排队加油以及由此造成的交通拥堵现象。
对此,市有关部门上周末强调,上海柴油库存充足,供应量可保10天以上。市经委新闻发言人表示,针对上海市场柴油供应出现的情况,市经委将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市场供应:确保本市市场柴油的正常投放量,要求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海油三大公司的上海销售公司积极争取总部支持,增加对本市资源配置量,加大自采力度,重点增加柴油投放量,确保全市440个0号柴油重点站点的供应;确保重点单位的柴油供应,重点保障农业春耕、公共交通、环卫、市政重点工程、主副食品运输车辆以及党政机关、医疗卫生等的用油需求。这些表态和举措,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们由“油荒”预期带来的不安感受。
但是,绷紧的弦并不能因此而放松。不难发现,出现排队加油的部分加油站更多地集中在市郊、高速公路附近等处而非市中心。有人据此分析,上海本身的柴油供需是平衡的,并没有较大供应缺口,但周边地区出现供应紧张后,需要加油的车辆涌入上海寻找畅供的油站加油,引起进出上海的部分区域出现排队加油甚至堵塞交通的情况。可以想见,市场并非封闭的,只要国内特别是上海周边地区范围内因各种因素影响发生成品油供给资源紧张,那么上海很难独善其身。而如果把视野放大到全国范围内防止和应对成品油供应紧张,其难度和成本都更大。
价格倒挂局面尴尬 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了所谓的“油荒”?
从需求这一端来看,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的行进过程中,经济发展保持较快速度,居民的生活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这些都必然决定了我们对能源的需求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维持在较为旺盛的水平上,特别是到了春忙生产季节,产品油尤其是柴油需求量更有所抬升。
而与维持较高水平、有规律可循的需求走势相比,受各种因素影响而波动的供给这一头,似乎对短期内突发的“油荒”影响更为直接。最先跳入人们脑海的供给收紧因素是“囤油”。部分加油站囤油不售或限售,就会造成供应紧张局面,使得供应压力向继续供应的油站集中。
有油不售的可能性之一,是看到了成品油价格上调的可能性。假设过一段时间价格会上调,那么同一批油品就可以多一份价钱,加油站很可能想把油品藏到调价后再出售,这是很自然的逐利心理。上海的大多数油站分属三大集团旗下,社会加油站仅占10%多一点,管理较为严格,市有关部门也表示将联手对有油不加、囤积惜售的行为予以打击。
此外,炼油企业因为“越炼越亏”而生产积极性减少,供应量低于市场需求,也被认为是导致供应偏紧的原因。国内一些原油加工企业都表示,由于从国际上进口的原油价格不断上涨,而国内对炼油厂出厂的成品油的批发和零售价格,都有相应的限制,这就导致了出厂后进入市场的成品油的零售价格比进厂时原油批发价格还要低的“价格倒挂”。上海石化相关负责人曾公开表示,每炼一吨油要亏1000元左右,沪上的另一炼油大企业高桥石化也向记者证实了“越炼越亏”的说法。谁都不愿做亏本的买卖,国内有媒体披露,对一些炼油企业来说,炼油越多越亏钱,不如暂时停产。而对于承担着社会责任、受到国家严格控制的大型油品企业来说,无法逃避保供应的重责。市经委透露,在沪的两大炼油企业今年2月柴油产量达62万多吨。
据了解,为了确保供应,高桥石化等国有炼油企业甚至取消了原定的停产检修计划,连续生产供应市场。这种情况短期内可以维持,但就中长期而言,炼油装置不可能不检修。在经济杠杆失效的价格倒挂情况下,把保供应的社会任务集中在国有企业身上,也非长久之计。
影响CPI如何取舍 当前成品油供应尚属有序、平稳,政府部门和企业也在各司其职确保稳定供应。但不可忽视的是,国际油价高位徘徊背景下,油价倒挂的未解难题依旧悬在半空,与此相伴的成品油价格上调预期、大集团亏损补贴的争议,以及围绕理顺定价机制的呼声都不绝于耳,这也使得油品供应吃紧的隐忧始终难以消停。
一种最简单的做法,是像过去那样上调成品油价格。这样一来,多少可以缓解炼油亏损幅度。此外,市场对于油价上调的预期也得以落实,消解了囤积惜售的目的。但是,时至今日要做出这个“简单”的动作,对主管部门而言却很困难。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当前最为敏感的一根神经,上调成品油价格计入CPI,就会拉高后者,自去年以来,我国通胀压力加大,稳定物价成为了万务之首,能源价格调整难以动弹。而除非价格大幅调高,否则一点“微调”对逆转油价倒挂几乎起不了作用。
在上调油价难以实现的情况下,对炼油企业进行补贴成了一种现实的选择。日前,中国石化发布公告称,获得了国家财政的123亿元炼油亏损补贴。得到炼油补贴引起不少质疑,但中石化内部人士表示,这些补贴对于他们炼油业务的亏损总数来说仍是“杯水车薪”。能源经济学者指出,在国内通胀压力加大情况下,采取行政性补贴弥补企业的部分损失,是无奈但可行的办法。至于补贴无法弥补全部亏损的说法,专家指出,几大集团除了炼油外还有下游的化工业务,而那些领域的价格是放开的,其盈利可以抵消炼油的亏损。
但是,这一切都不能完全阻挡国际油价高涨对我国输入的通胀压力。因为害怕通胀愈演愈烈,成品油调价被严格控制,但国际原油价格的影响却不仅局限在成品油一块。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的原油对外依存度已经高达40%到50%,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许多生产领域原料的原油就具备了成本驱动型通胀的力量,可从方方面面间接影响到工业品出厂价格,进而推高下游的物价。因此,想控制成品油价格稳住CPI,却拦不住原油价格对CPI其他组成部分的作用。
更简单的一个例子是大量依靠运输的蔬菜等食品,控制了零售油价,不能从根本上防止成品油供不应求,即使油不涨价,没有带高运输成本,但却可能因加油难耽误运输,造成损耗,拉高产品价格,如此还是会影响到CPI。
能源经济专家表示,应当尽快理顺成品油定价机制,这比提价或控价都更重要。另外,出于能源安全和宏观经济健康的考虑,进行能源多元化开发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减少对进口原油的依赖度,也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长远而又紧迫的课题。(杨群) (来源:解放网——解放日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