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出土千年屋顶脊吻
专家推测为南汉皇帝寝宫建筑饰物
本报讯 (记者/李培 实习生/周豫 通讯员/李灶新 刘锁强 谭志刚)近日,在广州市南越国宫署遗址的南汉地层中,一件五代南汉国时期的大型宫殿建筑构件——黄釉陶鸱吻出土。
悬念
或为南汉皇帝寝宫构件
这件出土鸱吻残高约1米,腹身刻鱼鳞纹,背部刻羽翼,身下刻云气纹,头部和尾部残缺,复原可高达2米。这件文物形象饱满生动,线条流畅,隐然有伏梁待飞之势,加之通体施黄釉,尤显气魄非凡。南越王宫博物馆考古部负责人李灶新介绍说,鸱吻在古代是皇权的象征之一,建于宫殿或寺庙,禁止一般住宅任意装置。
考古专家推断,这座宫殿东西长超过45米,南北宽超过15米,坐北朝南,面阔至少9间,进深3间的宫殿建筑,店内铺有砖地面和柱网布局。加上这件鸱吻制作工艺精美,推断为南汉国皇帝寝宫或皇后之殿建筑上的饰物。
专家介绍说,南汉文化尤其突出的是建筑文化,开创了岭南园林建筑艺术之先河。
鸱吻
唐代曾发现藏有王羲之墨宝
专家告诉记者,鸱吻在古代最早被称为蚩尾,是中国古代大型建筑物屋顶正脊两端的饰物。由于中国古代建筑多以木构,容易遭到雷击引发火灾,古人就把脊饰做成鱼尾状,寓意能辟除火灾。
高耸的鸱吻,中间都是空心的,可以减轻自身的重量,不使屋脊两端承载过重。李灶新介绍说,中空的鸱吻大有妙用,可藏纳宝物。“唐人张怀瑾撰写的《书断》中有记载,开元初,润州江宁县瓦官寺修建讲堂时,工匠就在鸱吻内腹中取得王羲之的墨宝。这种藏宝方法着实奇特,也更为保险。”
链接
五代十国之一南汉
南汉,五代十国之一,曾称大越国。刘隐、刘岩兄弟所建。
各种文献和考古资料证实,南汉王宫气势恢宏,殿宇装饰丰富多彩、豪华富丽。在今省财政厅、原儿童公园、中山路一带,曾兴建秀华宫、景福宫等十余座宫殿,宫内又兴昭阳殿、乾和殿等。此外,南汉皇帝在城外四周还兴建有离宫别馆和池苑不计其数,如玉液池、甘泉苑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