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2年四处奔走筹备中国第一个私人博物馆,到1997年观复博物馆对外开放,再到如今杭州、厦门两个分馆的设立,直到近期登上“百家讲坛”,马未都和他的收藏品一样,在众人的惊诧声中一步步走入寻常百姓的视野。
“我能有现在这样的表述能力,靠的就是当初的文学功底。后来我慢慢发现,文学有时候是耍滑头的,你写小说的时候,这个主角是要死的,可笔锋一转,人又活了。文物不一样,是就是,不是就是不是,没什么讨价还价。
”
马未都爱上文物,“就是好奇”。他说,我们受到的教育是:过去的2000年封建社会,中国人民民不聊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所以我看到乾隆时期的碗,心里充满了疑惑——为什么我们用的碗都是白底蓝边,最多也就是镶个金边,那时候为什么连乞丐的碗也这么漂亮?这种好奇促使我不断地去挖掘和探索,渴望知道文物后面的背景和历史成因。
上世纪70~80年代的文物很便宜,一直经济不虞匮乏的马未都看到心仪的文物就忍不住往家里搬:“我那时候的家具日用品,是能买旧的就绝不买新的。”一路收藏到90年代文物市场公开化,文物价格在炒作下一路攀升时,马未都已经收集了上千件文物。
“我上百家讲坛不是要普及收藏知识,只是希望大家能关注文化和文化成因。文物的鉴定就是从当时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成因开始的,了解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历史背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文物鉴赏家。”
马未都其实还是个热爱文化、喜欢刨根问底的耿直老头。就在不久前,马未都因为挑出了2008年春节晚会上周杰伦的《青花瓷》中的两处错误而遭到了周杰伦粉丝的围攻。马未都一笑:“这种没有理智的粉丝,在我眼里,存在不存在都一样,无所谓。”
马未都说:“让这首歌曲更完美只需要改三个字。"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中的"汉隶"改成"小篆",因为清代乾隆以后,青花瓶底上只写小篆而不写汉隶。还有"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中的"宋"改成"楷",因为在中国陶瓷史上,宋体落款仅见康雍乾三朝珐琅彩瓷器。而且,他唱《青花瓷》时,春晚背景上出现的几个青花图片,最后一个是赝品,如果请专家把把关就好了。”(记者桂杰实习生 谢秋)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