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石家庄3月25日电(记者梁栋)为挤掉财政收入中的“水分”,河北省高邑县不怕丢“面子”,实事求是上报财政收入增长率,在两年时间内填补起了40%财政虚收亏空,夯实了发展基础。
高邑是一个只有222平方公里、18万人口的小县。
到2005年,全县财政收入只有1.1亿元,在这1.1亿元中,尚有4600万元财政虚收。长期以来,为保持财政收入逐年“增长”,高邑所辖乡镇虚收空转,企业税负越来越重,严重制约着县域经济发展。
“我们的县情就是小和穷,必须承认这一现实,这是谋求发展的根本基点。"穷"字只能通过脚踏实地发展"扣"掉,而不是玩数字游戏。讳疾忌医,我们的经济就会被拖垮。”高邑县委书记崔欣元介绍说,基于对县域经济状况的清醒认识,在2006年全县党代会上,新一届县委提出了以“三年压缩全部虚收”为目标的财政结构优化方案。
2006年,高邑县完成财政收入1.16亿元,同比增长1%;2007年完成财政收入1.32亿元,同比增长13.2%。财政收入增长率连续两年排石家庄市各县市区倒数第一。如果按可比口径计算,两年财政收入实际增幅分别是36%和38%。高邑县三年压缩财政虚收的目标提前一年完成。
在两年时间内,高邑县可用财力增加6800多万元,财政结构明显优化。崔欣元说:“挤水分挤掉的只是官员的"面子",换来的却是财政供养人员人均财力由1.1万元增加到3.3万元,"吃饭财政"成功转向"建设财政",使我们有能力拿出钱来解决与群众关系最直接的问题。这"面子"丢得值!”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