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延滞的英雄命名 一般来说,以往军事题材电视剧的主角大多开始就是作为英雄出场,电视剧情往往就是这位英雄施展文韬武略,以及他与反对势力斗争的全过程。显然,许三多不是一出场就横扫千军的超人英雄,他是一个天资很低,几乎低到尘埃里的孩子。
可以说,部队制式的生活和相对单一的价值观拯救了他,激发了许三多的心灵核反应。许三多用自己的坚持,与他的战友们互相砥砺,探究了自我生命的另一种可能。主观努力和外部环境的双重雕刻,最终使他成为军人中的精英——老A。高连长感慨:“他每做一件小事的时候,他都像救命稻草一样抓着,有一天我一看,嚯,好家伙,他抱着的是已经让我仰望的参天大树了。”
许三多成为英雄或曰命名英雄的过程,就是整个《士兵突击》情节发展的注脚,也是许三多成长的标志。从家乡的“龟儿子”、“三呆子”,到军营的“新兵蛋子”,从草原五班的“许木木”到高连长口里的“半个兵”,从战友称呼的代理“班长”到特种大队的“南瓜”,乃至最终成为“老A”。一路走来,许三多完成了自己道德英雄和传奇英雄的双重命名,而几乎每一次重新命名都是他成长的节点。
许三多心灵史 成长不但意味着军事素质和技巧的熟练,更意味着许三多心灵的逐渐成熟。如何选择,是打开许三多心灵的一把钥匙。
许三多入伍、到“钢七连”、抡锤、翻单杠,这些人生节点的选择权大多数并不在于他,他只是被动接受命运的安排。最初,许三多的思维是线性的,只会用有意义与无意义的二元价值判断考虑问题,不像一般人做事前都会考量目的、完善计划、预测结果以及寻找其他突破。并且,他“有意义”的判断有时候十分模糊,比如掌钎没意义,抡锤有意义。修路,是许三多基于内心简朴的想法,第一次在完全自主的条件下实现了自我意愿。
在前面的剧情中,许三多虽然一步一步取得了成绩,但他的心灵还像个孩子。你关怀他激励他,他就依恋你信任你,单纯而热烈。“两个鸡蛋”事件就是例子。史今的离开,成为许三多心灵断奶的标志。此后,他逐渐学会了担当,比如他和伍六一一起参加老A选拔赛。
关于成才进老A的问题,许三多的心灵是真正长大了。他不但有着明确的指向和清晰的判断,并不断“迫使”袁朗说出他对成才的真实想法。此时,许三多竟然成为“先知”袁朗的指路人。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是正确的。
许三多成功学vs成才成功学 一直以来,社会上的成功学秉承着一种可笑的精英逻辑。比如你应该永远保持微笑,注意形象;比如你必须拥有“卓越人士的七个习惯”;比如你“没有任何借口”;比如你要考虑谁动了你的“奶酪”或者你可以动谁的“奶酪”……功利算计被看成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把握机会蜕变为机会主义。这些思维模式也很大程度影响了军营。
然而,这些并非全部真相,也并不真正说明了大多数人的内心期待。如果说一个电视作品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它多大程度表现了生活的真实,毋宁说它多么深刻地抵达人性的核心,或多大程度满足了人们的期待。
大多数人渴望成功,但并不希望事事机关算尽,“太累”。不是吗,许三多成功学的原理就是以柔克刚、做好当下、服从内心道德的引导,最终抵达成功的彼岸。当很多人挖空心思向前冲的时候,许三多的成功满足了大众的期待——多希望生活在《士兵突击》一样的环境中,起码,这里没有你躲不开的复杂人际关系和功利算计。
成才几乎是许三多的反义词。他口才好长相英俊,领悟能力动手能力都很强,几乎具备精英的基本条件。成才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在军中轰轰烈烈地大干一场”,要有所作为。这自然没什么错。但是,正因为早熟的成才懂得太快了,具体了,所以他就一直生活在自作聪明的深井里。他自以为很清楚自己要什么,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如何谋划,哪怕背叛连队、抛弃战友。直到成才也来到草原五班,在落寞中逐渐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袁朗最后的台词很有意味,他对成才说:“你要走的路会很长,比许三多的路会长很多,碰到的迷惘也要多很多。”
在最后,编剧让“许三多成功学”与“成才成功学”打了个平手,同时也握手言和。其实,我们大多数人位于“许三多”与“成才”界定的成功学光谱的中间地带。作为军人,我们自然要在纪律和集体的天空下,实现成功。如果你有些迟钝,那么恭喜你天生拥有了厚实的盔甲,可以在人生道路上步步为营;如果你长于算计,只要服从纪律和组织安排也并无大错,但你最好别只注重结果功利。你甚至可以为难自己,但务必兼顾一下别人,更不要为难别人。
叙事伦理的探索 按照学者刘小枫的观点,现代叙事伦理有两种:人民伦理的大叙事和自由伦理的个体叙事。前者看起来围绕个人命运,实际让民族、国家、历史目的变得比个人命运更为重要。个体叙事则关注个体生命的叹息或想象,是某一个人活过的生命痕印或经历的人生变故,由一个个具体的生活事件构成。
一段时间以来,多数军事题材剧似乎属于前者。他们以宏大叙事,诸如演习胜败、科研成果、战斗力生成等作为叙事的基本背景。人物个体被简化分割为正面动力和反面阻力,个性塑造难免脸谱化与面孔模糊。作为军事题材的《士兵突击》进行了有意义的个体叙事伦理的探索。它在关照宏大主题的同时,细腻地直面个体的成长困难和严酷环境。
许三多的形象如同落叶的脉络,在充满生命感觉和个体关怀的叙述中逐渐丰润。许三多的内心独白使整个剧情具备了充沛的个人色彩。第一人称主观视角强化了“在场”的感觉以及观众对许三多的认同。
《士兵突击》编剧兰晓龙说过,他在这部戏中要表现的是一个人怎样才能变得更自由。正如许三多按照自己意愿修的路并没有实际作用,但路却改变了他的命运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