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郑州市管城区执法局面向市民招募50名 “城管志愿者”,两个报名点一天登记160余人。
昨天,管城区执法人员在城管执法系统开了“先河”,招募市民来当“城管志愿者”。
消息传出后,疑问纷至沓来:“城管”的名声一向不好,会有人应征吗?志愿者有没有执法权?如果志愿者利用手中的“执法权”胡作非为咋办?这样做是实际意义大还是“作秀”的成分居多?
首席记者 张英 通讯员 张瑜/文 邱琦/图
报名现场火爆异常
此前,管城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以下简称“管城执法局”)已经放出消息,要招募50名“城管志愿者”参与城市管理。
昨天,管城执法局正式在商城路与紫荆山路交叉口和新郑路与郑新里交叉口设了两个报名点。
事实上,招募志愿者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组织者的心里也没底,他们很清楚,城管在群众中的威信一直不高,形象也不好,报名很可能会出现冷场。不少人听到这个消息,第一反应就是“当城管?这不是没事儿找骂吗?”
不过,昨天报名的场面大大出乎执法人员的预料,地处繁华路段的商城路报名点非常火爆,就连设在郑新里这条背街小巷的报名点都围满了人。
曾经收到温家宝总理的慰问红包,并把600元慰问金捐给了海啸难民的郑州市民李焕昌也赶来报名。他说,城管工作需要每个市民积极参与,他一听到消息就赶来报名了。
昨天,两个报名点共登记志愿者160余人,是管城执法局既定人数的3倍多。
初次执法“有些心虚” 报名登记之后,“准志愿者”们在现场接受了“考试”,内容涉及一些简单的城市管理行政法规。管城执法局副局长崔会宝说,执法局会择优录取前50名,将来给志愿者统一配发帽子和胸卡。
昨天,已有部分条件出众的志愿者脱颖而出,他们戴上“小白帽”跟随执法人员现场执法了一回,市民赵勇林就是其中一位。
头戴写有“管城区城市管理志愿者”字样的白帽子,到商铺里直接与商户“面对面”,赵勇林显然有点放不开。但是,他还是和其他志愿者一道,壮着胆子“上岗”了。
赵勇林说,在他居住的小区门口,小商小贩们天天堵门,让人烦不胜烦,这是他来报名当志愿者的初衷。“城管的名声一直不太好,你为啥还来报名当"城管"?”记者问。“城管的名声不好,是因为以往有一些粗暴执法、野蛮执法的现象。谁不愿意自己生活的城市干净整洁?城管的工作不仅重要而且必要。”赵勇林说,他想参与到城管执法工作中来,尽自己的努力扭转老百姓对于城管的偏见。
“志愿者”尚未被认可
昨天,首次上街执法的志愿者们显然业务还不熟练,大家都不敢“单独行动”,只有几个人在一起时才敢和商户对话。
一些市民表示,看着这种“羊群效应”的表现,他们很怀疑执法局的这次活动到底能起到多大的效果?这么做,是实际意义大还是“作秀”成分多?
市民小高就提了一个尖锐的问题:“要是碰上蛮不讲理的商贩,文明执法行不通,志愿者该咋办?”
赵勇林想了想,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但他保证,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采取粗暴行为,志愿者的宗旨就是服务、倡导文明行为。“做好城管工作是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要是有人打着志愿者的旗号从事违法违纪行为,不是更乱套吗?”有市民质疑。
管城执法局副局长崔会宝说,志愿者的工作是协助执法人员开展工作,其本身并没有执法权,更没有罚款权。为此,管城区执法局专门制定了《城市管理志愿者管理办法》,明确了志愿者的职责和义务。《办法》第十三条规定,“以志愿者名义从事违法违纪行为的,立即清除出队伍,造成严重后果的,还要追究相应责任”。
对于“作秀”的质疑,执法人员说,这次招募志愿者,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向市民宣传城管,让市民了解城管,从某种程度上讲,“形式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我们不是"放空枪",搞完活动就偃旗息鼓了,志愿者全年的活动日程已经排好,在高考前查噪音、夏季服务瓜农、巡查环境市容等城市管理工作中都将能看到志愿者们的身影,这项工作愿意全程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和批评。”
(责任编辑:张庆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