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华盛顿3月25日电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科学家在综合分析了数十项研究后认为,日平均气温在升高到一定程度后,会导致水稻产量下降。尽管一些美国科学家不完全认同这种判断的依据,但他们也认为应关注气候变暖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从事这项研究的伊利诺伊大学科学家伊丽莎白·安斯沃思,在新一期英国《新科学家》周刊上报告说,要预测气候变暖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十分困难。温度、二氧化碳的集中程度、臭氧水平对作物产量都有很大影响。此外,在温室和自然环境下进行相关实验的条件也不相同。因此,安斯沃思综合分析了约80项研究的结果并进行推算。结果显示,在日平均气温预计将超过30摄氏度的地区,水稻产量将开始下降,而且温度越高减产幅度越大。
此前有科学家认为,虽然气温升高可能影响作物产量,但与气候变暖有关的二氧化碳水平升高会导致作物的光合作用加强,这样的正负结果会相互抵消。但安斯沃思的综合分析显示,上述光合作用加强的正面影响不足以完全抵消高温对作物产量的负面影响。
新研究还发现,地表臭氧水平的提高也会使水稻收成减少。电厂排放的二氧化氮能在温暖和阳光充足的条件下催化生成臭氧。依据安斯沃思的推算结果,如果一些地区地表气体中的臭氧浓度达到约60ppb(ppb为十亿分之一),可能使当地水稻减产14%。
但也有科学家不完全同意安斯沃思关于臭氧水平影响收成的推测。他们指出,许多实验参考的是固定的臭氧水平,但室外的臭氧水平每天都在波动,作物可以利用臭氧水平较低时休养生息,修复其在臭氧浓度高时受到的不利影响。此外,关于二氧化碳和臭氧对水稻产量影响的一些研究是分别进行的,没有反映这两种因素的综合影响,相关研究有待深入开展下去。
但参与评论上述研究的一些科学家也认为,为了应对气候变暖,可以考虑培育耐高温和高臭氧水平的水稻新品种。安斯沃思指出,热带地区未来可能尤其需要适应气候变暖的水稻新品种,因为那里的气温已经接近传统水稻品种能够耐受的极限。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