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抗凝救灾殉职的侗族村支书吴声海
据新华社贵阳3月26日电记者周芙蓉2008年1月中旬,一场罕见的雪凝灾害肆虐贵州侗乡大地。水、电、路、通信全面中断,村村寨寨,变成“孤岛”。
群众安危使他揪心。
哪里灾情最重,他就出现在哪里,夜以继日地解救受灾群众。
他是贵州省黎平县永从乡管团村侗族村支书吴声海。1月20日深夜,他终因劳累过度,不幸殉职。
吴声海匆匆走完生命的43个春秋,留下了一个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一心为公的光辉形象。近日,中组部追授吴声海为“抗御雨雪冰冻灾害优秀共产党员”。
村委会主任杨再华与吴声海一直并肩奋战在抗灾第一线:“1月17日、18日,他带领我和村会计,冒着大雪,下到距村委会7.5公里的贫困组帕洞组。到组里安排好救灾工作后,又赶去看望五保户和困难群众。”
“1月19日上午,他带领我们巡查村所在地,发现侗家鼓楼没有电灯和柴火,当即掏钱购买电线、开关、灯泡,又架起楼梯把电线接好。”
“他统计了退耕还林的灾情,讲定20日到乡里作汇报,谁知第二天一大早,他父亲就到我家说,他走了!”
杨再华含着热泪说:“他长期带病工作,是活活累死的!我在给他换寿衣时,发现他右胸下侧贴有止痛膏,黑色包块一直蔓延到胸部,至今不知患的是什么病。”
吴声海的妻子杨英兰泣不成声地对记者说:“他每月220元工资,几乎都没拿回家。去世后,我向亲戚借钱才把他安葬了。”
吴声海当村干部18年,他对家人说得最多的是:“我是村干部。”“我是支书。”“不能伸手!”
2002年,为了解决村里的人畜饮水困难,他个人向信用社贷款4000元,垫付工程款,确保工程如期开工。直到去年,村民集资款才筹集到位。
2002年,他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不仅垫资购买炸药,还包揽了最危险的爆破任务,率领村民奋战在工程一线。
2006年,为了方便群众出行,他个人出资1000多元,为侗寨修建了一座人行桥。
黎平县委书记闵启华对记者说:“吴声海忠实地履行了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树起了优秀共产党员的旗帜,他是侗家的优秀儿子,是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