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64岁的中国政法大学朱维究教授参加了全国两会,她不是全国人大代表,也不是全国政协委员,而是国务院参事。同她一道列席全国两会的,还有34位国务院参事。
国务院参事,鲜为人知的隐秘角色。
北京前门东大街,荷兰使馆旧址,国务院参事室所在地,那是一栋典雅别致的欧式建筑,身居闹市自安宁。
8大民主党派在国务院参事室都有名额,公开资料显示,国务院参事室是政府中唯一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人士为主体的,具有统战性、咨询性的工作部门。“是直接面向总理的最高层次的统战工作,参事对总理、副总理、国务院各部委直接提出意见和建议。建议案通过'直通车'的特殊渠道直接送达总理、副总理的桌案。”尽管成为参事已经一年多,但是朱维究教授自觉还是有点“怯生生”,“参事,是民主党派在民族复兴过程中担负的政治使命、历史责任,意义重大、誓言无声。”
2006年2月,朱维究教授获聘成为国务院参事,同期受聘的共11人,6位是民主人士,另5位是中共党员。此前,参事终身制得以废止,由任命制改为聘任制,一届5年,可以续聘。
总理颁发任命,尊崇立显,国务院参事享有众多“政治特权”,比如列席全国两会,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治局工作会议的精神都会在第一时间被传达。此外,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在提交全国人大审议之前,国务院参事集体参与修改修订。
参事呈送给国务院领导的建议案,多有批复,朱维究教授回忆,“2007年12月我向国务院领导呈送了一个关于文化产业的建议案,3位政治局常委作出了专门批示,这种情况是比较罕见的。”2006年朱维究教授接手了一个课题,是关于国家外汇储备的数额及其风险管理的问题,吴仪副总理交办。朱维究教授协同其他参事调研4个多月,写出了一份详尽的建议案。
每年,国务院参事室都会组织一次深入地方的集中调研、考察,时间在半个月左右。2007年就派出了两个组,奔赴湖南和广西,朱维究教授去的是广西北部湾。
到广西调研,朱维究教授发现了一个大家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的现象,虽“小”,却反映出国家政治体制建设中面临的严肃的大问题。比如,广西一些地方盖起办公大楼,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四大班子集中办公,党委、政府“集合”在一栋楼里办公,左边是人大办公楼,右首是政协办公楼。朱维究教授是行政法学领域的权威,此种“摆放方式”让她看不下去,据此写了一个1000多字的建议案,指出人大作为最高权力机关应该置于核心位置,提交给国务院领导。
“参事是执政党的‘谋士’,为的是促进制度建设的完善。我们是参政议政,要‘补台’,不可能是‘拆台’,但是一旦发现问题,肯定会及时点出。"朱维究教授透露,全国两会闭幕之后,国务院参事要集中学习一个星期,每位参事根据这一年来的大政方针要求,确定自己当年度的调研提纲与方向。“这是必作的作业,必须的”。
2006年被聘任为参事后,朱维究教授即参与讨论拟将现行的国务院《参事工作条例》提升为法规,从而将参事制度引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良性轨道。实事求是地说,国务院参事室自身的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建设依然需要持续推进,毕竟,好的民主参政制度建立起来并非易事,只有与时俱进、自我修正,才能使参事们真正地发挥效力、体现价值。(作者:张翼)
中青在线法治频道法律专家团高级顾问--朱维究,女,1944年生,河北省人,现任国务院参事,中共中央纪律检察委员会暨监察部特约监察员,中国老教授协会政法专业委员会主任。
1966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原北京政法学院)。1983年起历任中国政法大学讲师、教授、比较法研究所所长、《比较法研究》主编、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宪法与行政法导师组组长、民政部社团复议委员会委员,中国警察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等教学、行政及社会职务;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中国政法大学台湾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导师;兼任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常务理事、全国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行政立法研究组成员、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建设顾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民革北京市委副主任委员等职。
朱维究教授一直致力于行政法、行政诉讼法教学、公共管理与公法的比较研究及一国两制法律问题之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