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杭州3月31日电(记者沈锡权)在国家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后,探索创建“小企业创业基地”成为浙江政府部门破解小企业“融资难、用地难”的重要举措。
记者从浙江省中小企业局了解到,创业基地建设的基本做法是,针对小企业普遍存在的融资难、用地难和正处在创业初始的实际,结合镇(乡)工业功能区以及开发区、工业园区等建设,采用由政府财政投资为主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集中建造一批标准厂房,通过厂房低价租赁及提供各种优质配套服务,对小企业实施孵化培育,促使其快速健康成长。
截至目前,全省已创建省级“创业基地”116个,共规划建设标准厂房面积1400万平方米,已建标准厂房和利用旧厂房、旧场所面积425万平方米,入驻企业2560家。
这些“基地”或利用一些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后规模较大的旧厂房、旧场所;或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村集体自留地及经过土地整理增加部分,由村集体出资或业主投资建造标准厂房;或集中打包统一规划一块孵化区,出租提供给小企业主建造工业用房。
浙江省中小企业局局长吴家曦说,创建小企业创业基地是突破中小企业土地要素制约的一个好办法,也是一条有效扶持小企业成长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实践中,小企业创业基地显示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应。一是有效地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二是节省了投资创业成本,大大缩短了企业创业周期;三是促进了产业链的形成。目前创业基地内已有近三分之一的小企业主动与区域内大企业大集团开展配套协作生产,从而进一步做大了块状经济“蛋糕”。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