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塞尔的“非法移民”
《环球》杂志记者/刘新宇
“欧盟对拥有13亿人的中国的出口,竟少于其对只有700万人的瑞士的出口!”
“从中国前往欧洲的所有货轮都满载着中国货物,而每三艘返回到中国的货轮,就有一艘是空的!”
“欧盟的对外贸易都是平衡的,甚至是顺差的,为什么对中国就会有这么大的逆差?”
……
2008年2月27日离任后,对于那些不公正的指责,关呈远大使仍然觉得“有不少东西要说”。
担任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六年零三个月,关呈远当然清楚,中国并不刻意追求贸易顺差,而是希望有一个平衡的贸易。可是2007年欧盟对华贸易政策文件的第一句话——“中国在经贸方面快速发展,对欧盟提出了一个最大的挑战”,还是让关大使感到,增信释疑依然是一个严峻的课题。
最近几年,欧洲流行的“中国经济威胁论”,与其单方面统计的“对华贸易逆差”颇有关联。类似的论调,主要是一些媒体和所谓“中国问题专家”煽动起来借以抵制中国产品对欧出口的。为了澄清真相,六年多的时间里,关呈远给很多人讲过道理,也发表过不计其数的演讲。然而2004年,中国削减了出口,竟然引起了欧盟的不满。
当年5月初,温家宝总理对欧盟总部进行了一次正式访问。在布鲁塞尔,见到中国领导人,时任欧盟贸易委员的拉米等人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过去中国足额供应欧盟钢铁产业使用的焦炭,为什么2004年大量减少了出口?
“当时欧方很着急,态度也不太友好。”关呈远告诉《环球》杂志,这主要是因为欧盟的钢铁产业多年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从中国进口焦炭,如果缺少这种催化剂,其高炉几乎要全部熄火。这不仅涉及到生产,还会引发工人失业等社会问题。而那段时间,并不是中国有意削减对欧盟出口焦炭,主要是由于焦炭行业高能耗、高污染、并且涉及到资源短缺问题,国内已经减少了生产。
“但是温总理对这个问题很重视。他表示如果对方真的有困难,中方还是要考虑欧盟的实际需要,尽量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作为战略伙伴,这也是中方释放善意的表现。”
为此,当时正在国外访问的商务部副部长张志刚,专程飞抵布鲁塞尔,准备同欧方谈判。
谈判的中方代表是张志刚和关呈远,另一方是欧盟委员会贸易总司的正副司长。向《环球》杂志讲起那一次经历,关大使神情凝重地道出了四个字:“异常艰苦。”
谈判一开始,欧方态度非常强硬,还对中国提出了很多指责——不按照WTO规则行事,搅乱市场,采取保护本国资源的措施……张志刚据理批驳:对于高能耗、高污染而且资源短缺的产品,中国是完全有权利减少生产和供应的,欧方的指责完全没有道理。
对方威胁要诉诸WTO,张志刚表示,大家都是WTO成员,中方可以奉陪到底,而且有信心可以打赢官司。
欧方开始愤怒,“跟你谈就像面对一堵墙,你怎么什么都听不进去!”张志刚也还击,“跟你谈就像对着一座山,什么都不能超越!”
……
“那一天的谈判双方交锋非常激烈,根本谈不下来。”关呈远告诉记者,“另一方面,我们也着急,因为张志刚副部长由别的国家飞到布鲁塞尔,当时他的签证在欧盟只剩下一天的停留期了。”
为了表示中方的诚意,第一天谈判结束后,关大使派人把张副部长及其助手的护照送到比利时外交部,把签证延长了一天。
当晚,关呈远和张志刚也对形势做了评估:如果诉诸WTO,要经过长时间的调查、谈判、仲裁,又耗时又耗力,欧盟方面等不了,也不见得赢。因此,接下来的谈判,对方很可能会降低调门。
情况的发展正如二人所料。
第二天的谈判,欧方态度有所软化。不仅表示前一天的威胁有所失礼,而且开始强调中欧是全面的战略伙伴,请求中方克服国内困难,帮助欧方解决生产上的难题,从而避免导致工人失业等社会问题。
对方采取比较务实的态度以后,谈判有了比较好的气氛。
“这时候张志刚副部长抓住了契机,发挥了高超的外交艺术。”关呈远回忆说,看到对方态度发生了转变,张志刚随即表示,“要是以这种伙伴的态度来合作,我们不是不可以考虑供应焦炭。我来的本身就证明了中方维护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诚意。如果你们也有诚意,并且得到了你方高级领导人的授权,那么我们可以就实质性的问题展开谈判。”
于是,第二天的谈判,双方就焦炭供给的数量、许可证等问题进行了磋商。
原来,欧方要求向他们提供的焦炭价格要与中国向国内企业出售的价格相同,经过中方反驳,对方在这个问题上也做了松动。
这一天,对于焦炭的供应,双方大体上已经接近共识。
不过,到了张志刚要上飞机的时候,谈判还没有完成。
此时,欧方开始挽留中方代表团,而且主动提出由他们去协调办理延长张志刚副部长的签证。其实这一天已是周末,比利时外交部并不工作。对方又表示,可以先延长,等中国代表团出境的时候他们会开一个证明,保证中方顺利出境。
感受到欧方的主动,张志刚也很幽默地回应道,“我们是为了解决欧盟的困难而来的,为了表示我们的诚意在这和你们谈判,可是没想到,现在已经成了布鲁塞尔的‘非法移民’。”这一轻松的调侃,一下子让所有人忘记了此前紧张的针锋相对。
接下来的一天,双方签订了工作协定,结束了这场“异常艰苦”的谈判。
关呈远告诉记者,中方考虑了欧盟的关切,在焦炭出口的数量方面予以了照顾,可以保证欧盟钢铁业的生产需求;欧方也消除了疑虑,理解焦炭的生产高能耗、高污染,并且表示愿意同中国在治理焦炭污染方面加强合作。“应该说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当天,关大使和张志刚副部长挑灯夜战,向国内报告了有关情况。工作结束时,天边已经放白。关大使感叹道:“当时我们两人都感慨万千,不谋而合地背诵起毛泽东主席所写的词——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