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国两老人著书纪念2929名烈士
本报保定电 (记者刘玲 通讯员李跃新)曾自费“抢救”烈士纪念碑的安国市赵振友、陈振斌两位老人,在清明节来临之际,又编辑整理出一本“红色书稿”———《安国永远的丰碑》,以纪念安国的2929名抗战烈士。
据赵振友、陈振斌两位老人介绍,《安国永远的丰碑》是一部再现149座烈士纪念碑全貌、彰显2929名烈士英名和英雄事迹的史料性“红色书稿”。日前,在书稿完成后,他们已将其无偿捐献给了安国市有关部门,并期望出版。
赵振友、陈振斌两位老人今年都已60多岁。退休后,赵振友发现许多烈士纪念碑风化脱落,碑文碑图缺行断字、模糊难辨,急需“抢救”。于是他找到战友陈振斌商定,从2006年正月开始,实施了一项又苦又累的“红色工程”———自费拓印烈士纪念碑。寒来暑往,早出晚归,两位老人骑自行车行程几千公里,走遍了安国198个村,耗时400多天,终于完成了抢救烈士纪念碑的“工程”,拓印纪念碑125座,抄写碑文110篇。
“如果把这些体现烈士纪念碑原貌的图文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再收集相关的英雄事迹及抗战史料,出版成书,那不是能更好地发挥其缅怀先烈、教育后人的重要作用吗?”两位老人又产生了这一想法。于是他们又开始实施了另一项“红色工程”———为全市烈士著书,并无偿地将书稿献给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出版。
据了解,在实施这一“红色工程”中,赵振友、陈振斌始终坚持对烈士、历史和社会高度负责的精神,实事求是、原型原貌地再现烈士纪念碑,客观表述英烈事迹。他们查阅了大量史料,对有疑问的甚至深入农村进行一次次走访。为尽早完成书稿,两位老人一忙就是一天,有时晚上还开夜车。他们觉得,“只要能为革命先烈们做点事,再苦再累也值得!”
又经过300多天的辛劳,走遍全市的乡村,访问上千群众,赵振友、陈振斌终于在今年清明节前完成了这一书稿。他们搜集、拍摄纪念碑彩图149张,抄录核实碑文127篇,插图141张,记录安国市的革命烈士2929名、赞颂英烈对联135副、记述烈士英雄事迹10多万字,反映侵华日军屠杀我抗日军民以及我抗日军民缴获日军武器实物图片50张,一并影印入书。
书名暂定为《安国永远的丰碑》,在清明节前两位近古稀的老人以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缅怀为祖国而牺牲的革命先烈,表示着对英雄的敬仰与纪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