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银川4月1日电(记者曹健)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以及文明祭奠方式逐步深入人心,在中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清明节网上祭奠先人、英雄烈士、已故明星等。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缅怀先人、悼念逝者的传统节日。
按照传统习俗,中国人会在清明节前后为亲人上坟祭扫,并焚烧纸钱等冥品寄托哀思,然而这样常常造成烟雾缭绕,火灾险情不断。
由于没有烟雾缭绕、鞭炮声声,新颖方便的网上祭奠,成为近年来兴起的文明祭奠方式之一。
所谓网上祭奠,就是网友在网站上为死去的亲友建立一个网络墓园,每逢清明节,网友在祭奠网页上点击鼠标为亲友献花、上香、点烛、献贡品、点歌等。
网上祭奠打破了传统祭祀的空间阻隔和时间限制。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悼念者随时随地都可访问网上纪念馆,寄托自己的哀思。且每次祭奠网络墓园都有记录,这样可将思念和记忆化为文字等永久保存,不随岁月流逝而磨蚀。
清明节前,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工作的网友小刚在网上为过世的爷爷和外婆各建了纪念馆。“爷爷、外婆从小宠我,现在在外地工作,清明节很难回老家为他们点上一把香,献上一枝花,只好在网上寄托思念了。”小刚说。
网上祭奠还扩大了中国人的清明祭奠范围。亲人之外,英烈也成为中国人网上祭奠的主要对象。今年清明节前夕,“民族魂”“血铸中华”网站联合人民网、新华网、中青网、中青在线等国内千家中文网站共同发起举办第七届“网上祭英烈,共铸中华魂”主题活动,公众只要登录活动网站,就可向民族英烈敬献鲜花、写下感言,表达缅怀之情。
已故明星也成为清明祭奠的主要对象之一。一些志趣相投的人纷纷在网上建立纪念专题共同怀念。
在著名华语歌星梅艳芳的纪念专题内,成百上千的歌迷在此祭奠。一些网友在纪念馆内留言:“今生我是你的歌迷、影迷,来世我还是永远爱你,永远想你!”“早登极乐世界,来世还是歌星!”“永远爱你。”
在充分尊重传统民俗的同时,近年来,中国政府积极倡导文明祭奠。今年清明节前,国家民政部提出向全国推广居家祭祀、网上祭祀、社区公祭、电视公祭、集体公祭等现代时尚的祭祀方式,确保使人民群众过一个文明、平安、祥和的清明节。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