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
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这里是正在为您直播的“中国网·中国访谈”。1987年,丁祖诒租来一间教室和一间办公室,创办了西安翻译学院。21年后的今天,西安翻译学院已经跃居“全国十大最佳民办高校”之首,丁祖诒也被称为“创造奇迹的人”。
(2008-04-02 14:02:13)
[丁祖诒]:
你好!首先,非常感谢四大政府网站之一的中国网对我的邀请,并且我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和全国中国网的网友见面,感谢网友!感谢中国网!
(2008-04-02 14:04:40)
[中国网]:
谢谢丁院长。丁院长,我们看到,现在陕西被称为中国民办高校的“硅谷”,而且西安翻译学院也成了这个硅谷的风向标。有人说,您已经掀起了中国民办教育的一场风暴,您对这个提法怎么看?
(2008-04-02 14:05:19)
[丁祖诒]:
首先,对这个提法不太敢当。这场风暴是邓小平同志在南方画了一个圈,从此以改革开放作为我们的国策,而且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因此就刮起了一场民营经济的风暴,这才是真正的风暴。民营企业时至今日已经占了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了,很多省的经济发达与不发达都是以民营企业占GDP的百分之多少作为衡量标准的。所以我认为,民营经济这场风暴是真正刮起来了,而作为民办事业单位,特别是民办教育,尤其是民办高等教教育,总的讲是立足于这个风暴中的一股旋风,还远远没有刮到位。如今,民办教育的横空出世,或者说踏上了民办教育荒凉的处女地,不能不说是一个创举。
(2008-04-02 14:05:53)
[丁祖诒]:
首先,它是一个零到一的突破。因为近几十年来,我们在计划经济的影响下,民办教育几乎是零。二千五百年前,孔老夫子那个时候的私学、民学还名扬世界。只是在近代,我们的民办教育落后了。而现在,民办教育随着民营经济的崛起,也正在乘风破浪,向前挺进。所以我认为可以说是这场风暴中的一股旋风。
(2008-04-02 14:11:53)
[丁祖诒]:
同时,把它看成是一个风暴,有几个方面的意义。
第一个意义,我觉得现在中国的民办高等教育,连独立本科在内正宗的民办高校是600多所,加上独立本科300多所,我们有1000所民办高等院校,或者说是教育机构;在校生有100多万人。这个领域应该说虽然不到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也是三分天下。1000所民办高校或者再教育机构,以及在校生100多万人,而民办教育已经崛起了25年左右,在80年代初期就已经诞生了,我们不说25年吧,就以20年来计算,每年在校生达到100多万,20年培养了多少学生,这个数字是非常庞大的。
(2008-04-02 14:12:34)
[丁祖诒]:
所以我觉得,民办院校之所以能够作为一个风暴,因为它安定了社会,它满足了广大群众对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对我们的和谐起到了比较大的作用,对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所以我说可以称它是一场风暴。
(2008-04-02 14:14:18)
[丁祖诒]:
第二个意义,我们测算,一个学生在校的年均培养成本是1万元,100万个大学生是100亿,20年是2000个亿,这2000个亿或者是化成了国有资产,或者是拉动了周边的内需,何况不止这2000个亿,因为它是年均培养成本,还有消费。一万元的年均培养成本,五千元的消费。这样一来,我们说,民办高等教育这个领域二十年来为国家积累的固定资产以及其间接经济效益达3000个亿之多。
(2008-04-02 14:15:16)
[丁祖诒]:
更为可贵的是,国家没有给这个领域投入一分钱,社会没有给这个领域赞助一分钱,而民办教育在近二十年,除了少数企业给少量的象征性投资以外,基本是靠民办教育机构本身来做的。在这种“三无”的情况下,能够为国家创造经济效益几千个亿,这是非常伟大的。
更为伟大的是,民营企业不但创造了几千个亿,而且他们个人的收入也在剧增,个人的腰包也鼓起来了。民办教育按照国家的法律,所有的资产不是办学者所有的。它跟外国不一样,国外的哈佛大学,产权是自己的,而我们的界定不属于办学者群体或者个人。因此如果加上这一点,既创造了那么大的价值,而又没有分文是属于是自己的,所以我们认为这个风暴最伟大的意义在于民办高等教育是无私的、奉献的群体。
(2008-04-02 14:17:39)
[丁祖诒]:
因为国家没给钱,国家公务员国家给钱,倒过来,我们的资产属于国家,我认为民办教育工作者这么庞大的群体,是我们新时期奉献的群体,中国历来教育工作者的蜡炬精神,是一个典型的写照。所以我觉得,如果把民办高等教育的兴起比作一场风暴,也是可以的,无论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都促进了和谐,满足了广大群众的要求,从经济效益创造了那么多的国有资产,但是不属于个人也不属于民办院校自身。所以从这些意义来看,我觉得应该说是一场风暴。
(2008-04-02 14:19:30)
[丁祖诒]:
西安翻译学院建校20年了,起步的时候没有国家的赞助,办学的企业也没有掏腰包,二十年为国家积累了十个亿的固定资产,70万平方米的校舍,2000亩自有土地,应该说这也是一个奇迹。但是和整个民办教育这个风暴讲还只是一股小小的旋风。
和南方相比,陕西省经济并不是很发达,但是陕西省的民办高等教育在全国是第一位的,号称民办高等教育的硅谷。陕西省一共有三个第一:一个是苹果第一,一个是山茶杏第一,省委鉴定第三个全国第一就是我们民办高等教育。
(2008-04-02 14:20:52)
[丁祖诒]:
现在全国25所教育部批准的民办本科,陕西一个省,西安一个市就占了5所,1/5,最近又批准了一些,达到了43所,我们增加了7所,占全国的1/6,而且这些民办高等教育,像我们西译在校生4万人的规模,外事学院也是三万多,西京也都是两三万。这么多的在校生,占地面积又是上千亩,这在全国当然是属于综合实力强的一个领域了。所以陕西省对民办高等教育,历来各界领导都是非常重视的。
我刚才谈了那么多,从硅谷谈起,也可以说民办高等教育是一场风暴。而我们翻译学院,“西译现象”也堪称是风暴中的一股旋风。所以我们觉得,您提的这个问题非常精彩。
(2008-04-02 14:24:18)
[中国网]:
谢谢您。既然我们西译已经掀起了一股“西译旋风”,我想这股旋风也不应该是大家凭空造出来的,应该是它做出了一些具体的事情,一些影响大的事件。能不能给大家说一下呢?
(2008-04-02 14:25:17)
[丁祖诒]:
我刚才谈到所谓“西译现象”、“西译旋风”是有很多标志的。比如说翻译学院刚起步的时候也是属于一个业余的、短训的、走读的,也是这样粉墨登场的,一只粉笔、一块黑板、一个老师,那就叫民办教育,租一个教室,哪怕是一个小学教师。可是翻译学院打破了这个陈规。
现在的翻译学院一年能招1万几千个学生,否则我们怎么会有4万个在校生,我们怎么毕业了六七万,号称十万西译大军。就凭翻译学院能够走出本土,撒向五洲,走出去到全国招生,一年招一万多,这样一个大规模,它就是一个标志,它就是一种现象。民办高校能达到几万人的规模,而且还不是一所、两所,这难道不是一股旋风或者是一个风暴吗?
(2008-04-02 14:26:39)
[丁祖诒]:
所以我觉得更何况20年来西译给国家创造了10个亿的资产,70万平方米的校舍和2000亩的自有土地,国家没有投入,我们自己也没装腰包,这样的奉献精神下面,我们弘扬了民办高等教育属于公益性事业的基本精神,不以盈利为目的,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我觉得在这种物欲横流现象比较严重的时刻,我们民办高等教育,特别是西译坚持了正宗的民办高等教育办学方向,这也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它同样是净化和洗涤人们心灵的一场隐形的风暴。
(2008-04-02 14:29:02)
[丁祖诒]:
那么反过来讲,这场风暴也远远没有结束,它既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比如说现在在民办高等教育的内部也有人以盈利为目的,不择手段,为了招生,对家长和学生采取欺骗的方法,明明没有计划内的指标,骗家长和学生有,可以转入计划内,因此造成了不稳定。像这种情况,就是坚持公益性和以盈利为目的这两股风在那里绞杀。
还有似是而非的风暴也不少。比如说公办高校创办的独立本科院校,当然它也是一种创新。我们说公办办独立本科是一个优质资源,它增强了我们民办高等教育的队伍,壮大了我们整体的势力,应该说是有它的积极意义的。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教育部明令独立本科要和公办母体脱钩,要离开一级院校的校园,和企业合作,另成一个实体,这样才能纳入到民办的范畴,才可以采取民办的收费标准,它是高于公办的收费标准。
(2008-04-02 14:31:27)
[丁祖诒]: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前一阶段出现了一股逆流,这个逆流就是这些独立本科纷纷不承认自己是民办,本来它是属于民办机制,结果批准它成立以后,它又改过来说它不是民办。所以教育部很果断,最近又下了一个文件通知,说你就是属于《民办教育促进法》范畴的民办高等院校。这样对于扭转它以盈利为目的的方向,确保不以盈利为目的,公益性的方向,这个通知来得非常及时,但是这也是一场斗争的结果。
我们说独立本科有一种倾向,就是把从学生那里收来的学费,还没开学先拿走三分之一,企业再拿走三分之一,剩下的三分之一学校还能办好吗,我认为它是侵犯了学生的合法权益,它是一个典型的教育产业化的做法。所以民办教育,包括民办高等教育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主流方向,和教育产业化的方向,这两个是水火不能相溶的,尤其在中国,教育是高尚的,教育是奉献的,它们是格格不入的。
(2008-04-02 14:37:19)
[丁祖诒]:
所以这个风暴不都是南风,也有北风。这两个风是在不断的竞争中得到升华的,而跨上一个新的台阶,这样能够保证民办高等教育,不管是正宗的,还是公办大学派生的,都会走上神圣的、有奉献精神的民办高等教育的道路。所以我刚才说风暴不是静止的,它是辩证的,它会出现很多情况,甚至会产生一些斗争。但是总的讲,我们国家拿出了那么多的钱补助贫困生,包括民办高校的贫困生,又针对市场的食品涨价问题,对民办高校计划内的学生进行了补助,我觉得这都是这股风暴当中的南风在吹,我们只要注意不是北风,促进南风,我想民办高等教育的这场风暴来得越猛越好,而我们只是这场风暴当中一群不畏艰险的海燕而已。
(2008-04-02 14:39:07)
[中国网]:
我们也为丁院长的这种海燕精神感到敬佩。刚才说到“西译现象”,我们觉得西译进行了准军事化管理,而这种管理当时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多的争议,我们看到西译也是一直坚持着自己的做法,丁院长您对这个现象怎么看待呢?
(2008-04-02 14:41:48)
[丁祖诒]:
我们说我们奉行什么样的管理体制,什么样的管理方法,这本来是我们学校内部的一个举措,它谈不上是风暴。风暴是宏观的,是范围性的。但是它虽然不是风暴,我们吃的这个风暴的苦头可不小。就因为我们实行了全封闭准军事化严格管理,我们已经被骂了十多年,说我们是“法西斯”,现在还有人在网上公开说中国最变态的大学是西安翻译大学。反对我们这种准军事化、全封闭的严格管理。
我们说用什么样的方法管理学生,首先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考虑的灵魂问题,就是我们教书育人怎么育人,除了教书以外怎么育人?我们有没有权利随便放弃对学生的管理?在成长道路上,我们有责任对他们进行管理,甚至于严格的管理。古代还有严师出高徒,虽然不是棒打出孝子,但是最少要坚持严师出高徒的精神吧,所以我们认为这不应该一刀切,应该百花齐放。北大、清华、交大、复旦升学数量好,自觉性比较高,在高中的时候就能够约束自己,那么你宽松一点,发挥他的个性、特长、创造性的思维,这是很好的现象。
(2008-04-02 14:42:53)
[丁祖诒]:
但是作为我们民办高校,起步的时候,它的主体是落榜生。为什么他会落榜?他的智商并不低,他只是贪玩,他约束不了自己,所以他可能没考好。如果他上不了公办大学,不得不上我们的民办大学,接受的教育仍然是国家高等教育,不过机制不一样罢了。如果我们不对他们进行严格管理,那么他们在我们翻译大学三到四年的时间里为此虚度年华,我们觉得我们无权放弃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我们也应该承担起家长对孩子的厚望,所以我们坚持认为对学生要严格管理。
而这种严格管理刚好和当前一股新的思潮,就和在大学生中提倡自由、民主、人权相抵触。本来不抵触,合理的民主、合理的自由,要有人权这是对的,问题是我们经常把不住自己。以前不是经常讲“一放就乱,一收就死”,这个度很难把握。如何把握这个度,使得民主、自由和人权、人性,不要扭曲成为极端民主、极端自由、极端人性,那就和我们的初衷不一样了。
所以我们觉得,我们现在坚持准军事化严格管理,是在和当前一股新的思潮的一种斗争。它不仅仅是一个管理方法,它是两种思潮的斗争。我们认为每个都有理,每个都不错,马克思主义要和具体的革命实践相结合。什么是办学自主权?如果我作为一个大学连自己选择自己的管理方法都没有权利,都要受到谴责,那成何体统!
(2008-04-02 14:45:40)
[丁祖诒]:
刚才谈了美国西点、美国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还有一个西点。我们的部队更是这样,刚刚看完电视剧《士兵突击》,你看那是什么魔鬼训练,但是他成才了,他成为真正的英雄,成为我们的脊梁。而严格管理甚至于不讲情理的只是一个过程,他最终成为一个钢铁战士,这就是我们要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不同的道路和方式,只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我认为应该把这个自主权放给各个学校,因生而异,因校而异,不要一刀切,不要过分地求全责备,你应该怎么样,你不要怎么样。
就拿教育部前一段发的文来说,说学生可以住在农民的家里,以体现人的自由。他有选择居住的自由,讲起来挺对的。但是我们实践的结果呢?屡见不鲜,事故频发。有的是在租的农民农舍里面同居,家长竟浑然不知,那么我们对得起谁?所以我们又改过来,又重新发文,严禁学生租赁农舍。这也是在实践中得到检验,这也是严格管理、放弃管理和坚持管理的斗争。只有人权、自由、极端民主是不对的,我们不应该全盘接收西方的思想。我们毕竟是文明古国,我们的国学和儒学,都要求教育工作者坚持原则,但是我们不反对在有条件的学校放开一些,自由一些,民主一点,发挥他们的作用。我们只是要求不要过分谴责我们。
(2008-04-02 14:47:50)
[中国网]:
说到这点,我们看到丁院长一直都是媒体的焦点人物,除了刚才说的准军事化管理以外,我们看到西译也提出了要建立“东方哈佛”的口号,这个口号也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而且我们也看到,丁院长说过这样一句话,就是说:创东方哈佛要不了50年,只要政策不扼杀我们,民办院校的生命力是无穷的。在您看来,如果民办院校发展得好的话,您觉得未来咱们还需要哪些支持呢?
(2008-04-02 14:50:58)
[丁祖诒]:
翻译学院提出的理念是创“东方哈佛”,从来没有说过我们现在就是“东方哈佛”。应该允许我们创,我们经过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的努力,怎么就创不了东方哈佛?西方有西方的哈佛,我们有我们的哈佛,模式不同;美国也美国的哈佛,我们有我们的哈佛,我们是可以各代表一方啊。
我们提出的理念不断遭到非议,直到最近才平反。这个平反还不是为我们平反,是我们教育部副部长提出来: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也应该包括高职、民办高校。民办高校为什么就不能创世界一流呢?因为它特别,更何况我们翻译学院已经历经了20年的春秋,已经占据了国家的制高点。每次不是把我们评成老大,规模最大,实力最强,占地面积大,每年招一万多人,分数还高得不得了——我们能提高上百分啊,很多省都是3倍到13倍。我们学院黑纸白字谢绝第二志愿,我们只招第一志愿。不要认为我们是民办,我们知名度在外面可以啊。我们还谢绝“三校生”,因为他们的外语水平不如普通高中。我们谢绝“五高生”,就是初中毕业,我们管不了,小孩太小,您教育他一回,他保持三天,高中毕业生教训一回,他能保持一个月。我们没有高考指挥棒,我们压不住人家,所以我们没有这个能能耐就不能这样。我们选择相对优质的生源群体,我们放弃了很多。
(2008-04-02 14:52:29)
[丁祖诒]:
像我经常讲的,孟母三迁,为了给孟子找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搬了三回家。为什么?翻译学院如果什么人都要,哪怕没高考,100、200的分要,你招的学生有一半不学,那另一半能学的了吗?把另外一半误掉了,而且这个难度很大。所以我们虽然比不了北大、清华大学那些高分学生,但是自己可以提高自己的价码,宁少勿烂。我们提高自己的相对优质资源,我们为学生创造和保证更为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是对得起学生和家长的。哪怕少收入一点。我如果不是拒绝第二志愿、没上线的,哪怕自考我也不要,“三校生”我也谢绝,那我就不是一年招1万了,就是招2万多,少招5000、6000,那就是几个亿,损失了多少亿。
(2008-04-02 14:55:55)
[丁祖诒]:
所以这个时候就看你的办学目的,是以盈利为目的,还是以教书育人为目的,这就是教育工作者的良心所在。所以为什么我们很多民办高校有点妄自菲薄,只贪图多招一些学生,就没有想到什么学生都要是自掘坟墓。如果大家联起手,都坚持民办高校有一定的生源标准,哪怕赶不上一类学校,哪怕赶上二类学校。我们在很多省都是二本。这种情况下,我们积极提高自己的生源标准,也提高了民办高校的含金量,我觉得西安翻译学院提出来创“东方哈佛”是无可厚非的。
(2008-04-02 14:58:15)
[丁祖诒]:
古时候,孔子闻名世界;2500年了,经济飞速发展,我们怎么就不能有一个学校提出来我要办一所像西方哈佛那样闻名世界的民办大学呢?这是中国人的志气,不光是我,你也可以。我在北大演讲的时候就给北大提出一个挑战性的问题,我说你不要光说我翻译学院能不能创造东方哈佛,五十年后北大还是不是公办的?社会在发展,你永远是公办的?我们要提倡小政府、大社会。国家不可能把那么多都包下来做公办,除了重点。当然北大永远会这样。但总有一批会转化成市场经济的弄潮儿,包括好多公办的应该回归市场,减少国家的负担。那时候人家条件本来就比咱们好,那时候创造东方哈佛就不是翻译学院,而是人家。我们创东方哈佛无罪。
(2008-04-02 14:59:31)
[中国网]:
刚才您谈到,我们也看到资料,您说只要政策不扼杀我们,民办院校的生命力是无穷的。而且您曾经多次发表文章说:体制不顺,属性不明,我们长期在夹缝中求生存。您能不能谈谈办民办大学在中国整个教育体制中的生存状况?不知道是不是像您所说的那样在夹缝中求生存?
(2008-04-02 15:01:22)
[丁祖诒]:
夹缝永远都会有。什么叫公办,什么叫民办?公办是政府办的,民办是民间办的,不存在着差异是不可能的。谈这个问题之前首先应该声明,我国对民办教育已经今非昔比了。全国人大制定《民办教育促进法》,这就了不起,把你放在秤上了,很重视你了,你名正了,名正则言顺,因为有法律保障了。
包括这之前,国务院颁布的社会办学条例,如果你不是一个有机的朝气蓬勃的群体,横空出世,谁会给您制定一个法律, 所以民办教育本身的发展和出现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应该说这是一个好的现象。包括陕西省各级领导,他们没有没到过民办院校视察的,都给民办院校高度的关爱,所以陕西民办高校高度发展。
(2008-04-02 15:02:05)
[丁祖诒]:
还有一点,民办高校计划内的学生也能够享受到“两免一补”了,贫困生免除一部分学费,特困生免得更多一点,还能够享受到励志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同时对物价上涨还给予计划内的学生生活补贴,这些都对民办是一个很大的突破。这是我讲的前一部分,这是主流、和谐。我们应该感谢党和政府,开始把目光转到民办高等院校身上了。
但是我们还不满足。目前重视的只是民办高校的计划内的学生,还有一半是自考生,他们无缘享受到“两免一补”,物价也在涨,他们也有贫困生,所以我们不得不拿出自己的学费来做到“手心手背都是肉”。国家拿一部分补贴给计划内的,我们就拿出钱补贴计划外的,计划内我们也跟着补。所以,应该说国家对民办高等教育最近又批了若干所本科,是在向前发展的,更加关心民办高等教育,这是可喜的现象。
(2008-04-02 15:04:51)
[丁祖诒]:
但是,人们的愿望,特别是领导的愿望、高层的愿望往往也会受到制约。比如我们的《民办教育促进法》,本身立足于促进,这是它的灵魂,要想促进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其中最大的一条就是允许企业投资有合理回报。政府不给民办院校投钱,企业投资又不给人家好处,那谁给民办教育投资呢?要鼓励他们投资,民办院校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但是,好心并没有得到回报。因为你说给合理回报,谁敢拿合理回报?翻译学院十个亿的家产,有人想投一个亿,要想拿合理回报,合理回报是多少钱?合理回报是一个亿的银行利息。那是很可怜的,这叫什么回报?何况,你只要说合理回报,税务就跟过来,吓得人家都不敢要,只好宣布我们不要合理回报,以避免税收风云,心有余悸,钱拿不到多少,结果还引起税收的问题。
(2008-04-02 15:07:15)
[丁祖诒]:
那么合理回报的额度呢?因为没有一家敢点头。人大说各省政府制定,各省政府又没有得到上级的指示,只能够以银行的合理贷款利息为基准,那既不能增值,也不能分红,最终还要让企业把钱真正拿到学校来,当然也是为了保障学生的权益。但是一旦拿出来,你就拿不走了。不像办企业可以撤资,可以宣布破产。民办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所以投进来的资产是不能随便拿走的,它的合理回报又少,政府又没有钱给他们,那么企业如果投资给民办高校,它不就形成泡沫了?
所以心里想促进,而实际上并没有实现大规模、大幅度的实质上的促进。我认为《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已经五年了,到了该改的时候了,到了该解放思想的时候了,该用科学发展观来重新审视促进法是不是促进,实际上甚至于还有点儿制约。
(2008-04-02 15:08:45)
[中国网]:
您有具体的建议吗?
(2008-04-02 15:12:18)
[丁祖诒]:
我的意思就是加大对民办高等院校的办学自主权,不要什么都是政府说了算。只要在大方向上,它培养了社会主义接班人,很多东西都可以放给学校自己办。他需要什么专业,开什么专业,招生指标是什么,你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己发展,这是一个方面,要加大自主权。
第二,民办高等教育现在最迫切需要的是公正性。我们和独立本科相比,人家是亲儿子,人家不管条件够不够,人家就是本科,我们混了二十年,还脱了几层皮才变成本科。人家的学士学位很快就能拿到,我们还要等好长时间。所以我们的评估条件是:图书必须达到几十万册,生均占地面积比较到底,到了独立本科条件可以降低。一个政策不是一杆尺度衡量同一个事物,而是用不同的尺度因人而异,所以我们觉得民办高校非常渴求的是公平性。
(2008-04-02 15:12:57)
[丁祖诒]:
第三,我们希望能够落实民办高校的公益性。既然说我们是公益的,财产也是国家的,不是我们的,应该给我们证明,不要动不动税务局就收这个税那个税。《民办教育促进法》还有一个好处,现在终于界定民办教育享受公办教育同等的税收优惠政策,过去还想收我们的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现在不收了,这是实质性的进步。所以我觉得在公益性的保证方面,我们有承担公益性的义务,我们却没有享受到公益性的权利。比如我们买地是公益的吗?很多部门给我们强行摊派,是把我们当公益了吗?我们盖楼花的钱一项也不能少,所以这是公平性的问题。
第四,我提出民办高校学生中占半壁江山的自考生,他们也是三年制或四年制,通过自学考试取得国家承认学历的,他们是我们民办高等院校的弱势群体。农民工都不是弱势群体了,政府非常重视,而现在被遗忘的角落恰恰是民办高校最可怜的自考生。他们几乎什么权利都没有,补贴有吗?伙食补贴有吗?贫困生补贴有吗?没有,连火车半票都没有。人家也学了三四年,最后也能拿到学位证书,这是一种学历教育,为什么不能够买火车半票呢?铁道部难道对这股弱势群体不能放一马吗?你把自考生的学生证推出火车售票处的窗口,您究竟推走了什么?你推走了一百多万甚至几百万学生和家长的心。
(2008-04-02 15:18:11)
[丁祖诒]:
我们铁道部真的就少这么一点半票钱吗?所以我觉得这是如何正确对待民办高校中自考学生这部分弱势群体的问题,他们也是学生,他们只不过是无缘考入国家的公办大学而已,他们求学,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他们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我们不能剥夺他们的权利。所以我觉得公平性、促进性、办学方向、弱势群体,如何实现我们的公益性?因为你把我们的资产划归国家了,不是我们的,我们应该带个红帽子才对啊。但是社会上不认为我们有红帽子,不把我们当成民营企业。我们24个小时不睡觉腰包还是瘪的,我们是奉献的,却得不到奉献的政治待遇。所以,还有一种社会上的歧视。它仍然存在着夹缝的问题,《民办教育促进法》亟待重新审视。
(2008-04-02 15:20:56)
[中国网]:
说到社会意识对民办教育的看法,我们看到您也提到西安翻译学院是很好的例子,咱们现在不愁生源,还提高了很多门槛,很多学生慕名而来,在学生和家长的心目中都树立了很好的威望和信誉。我们也有网友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丁院长能不能给大家说说,民办学校应该怎么创办自己的品牌和民办学校的形象呢?
(2008-04-02 15:24:04)
[丁祖诒]:
我觉得创建民办高校的品牌,第一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绝不可以当学商。你在管理着几万人,你在台上做报告教学生读书做人,而你自己不择手段地赚取学生的血汗钱,收来的钱全挥霍掉或中饱私囊,你怎么教育学生?学生心里服你吗?所以我说,走得端、行得正,为人师表。我觉得,创造民办高校的品牌,首先是定好内部师生的人心所向。你不是学商,不要变着招洗钱,把学费都洗没了;你一套一套盖别墅,豪华车一辆一辆换,学生呢?学生的各种设施你保证了没有?你请的是不是好老师,你课程开多少节?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同样是一个民办大学,你一周给人家开18个课时,那么翻译学院开28个课时。当然,也不一定多就是非常好的,但是我们盼子成龙。我们没加学费,我们却在给我们的高职生加到每周24课时的基础上,加上4课时。因为高职在社会的地位很低,一共三年,你能学什么?所以我们想在三年的时间通过增加周课时增加一年的总课时,让他达到四年的水平,这也是我们的一番心意。但是不涨学费却增加学生的课时,这就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不做学商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这是提升自己的品牌的最佳手段。
(2008-04-02 15:25:28)
[丁祖诒]:
第二,我刚才讲的民办高校不要认为你是民办的就成了没网的风,谁都管不了你。你贪污学费,你又不是公务员,还有好多是法律真空地带。你又不是共产党员,纪委管不了,双规不了你,还有好多人误认为民办高校资产是自己的,挥霍挥霍吧。实际资产是社会的,是社会公益性的积累,国家没有收你的税。因此,民办高校中有些学商就利用政策的边缘大肆转移学费,拼命中饱私囊。这是民办高校内部的一股逆流。
因此,它就反映在乱招生上,能骗多少人就骗多少人。当然,民办高校也可怜,每年都要为一点生源打破头。为什么?生源都让他们拿完了,他们把分数线定在200多分,那还剩下谁呀,还加上不断扩大指标,再加上欺骗手段,说保证你进入计划内,剩下给民办的几乎没有了。几乎没有的情况下,因为让独立本科拿走了。他们打着一级学院的招牌,正宗的民办高校又没有这样的含金量,其实他们本校并不怎么样,但是它的一级院校含金量挺高,这本身就是一种欺骗。所以现在教育部严格规定学位证书、学历证书都不得打一级院校的招牌,否则就变成民办一级院校毕业证了,这是一种国有资产的流失。
(2008-04-02 15:30:05)
[丁祖诒]:
所以,你刚才问我社会上对民办高校的看法,如何提升自己的品牌,我想了两点。一个是不以盈利为目的,人们才能尊重你。第二,不要胡作非为,不要乱招生,不择手段。第三,不要妄自菲薄。你就认为你是下三烂,然后就什么都要,一点自己的骨气都没有了。学校有一批学生不学习,你怎么办学,你怎么保证其他人的学习?所以我觉得应该适当提高自己的招生门槛。第四,不要认为只有招生才是你的生命线。翻译学院一年招一万多人进来,每年都有八九千人毕业,你不关心学生的毕业和就业,不管人家的死活,人家花了几年的钱,你麻木不仁,那你怎么提升自己的品牌,内部就把你砸死了。
(2008-04-02 15:32:28)
[丁祖诒]:
当然,还有很多,像提高自己的品牌。翻译学院一年花两千万宣传、招生。有人说钱多,那我收入三个亿不能拿两千万宣传,这叫什么道理?你不能光看两千万,你要看相对的比例是多大。因为我的成本很低,你也不要认为我拿两千万就是为了招生宣传。因为将近一万的毕业生,我不宣传也要帮他们设想,我要让很多企业到我们的学院招聘啊,要我们的毕业生啊。这是一种潜移默化,这是一种高度责任感的表现,平常要打出自己的品牌。所以我觉得民办高校鉴于社会上有不好的看法,鱼龙混杂,所以要更加检点自己的行为,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不能投学生之所好,放弃对学生的教书育人,这是很不应该的。你说你管不了,那就不要办学。
(2008-04-02 15:34:03)
[丁祖诒]:
我在十多年前碰到一个校长,我到他办公室见他,我一进办公室就看到一个学生屁股坐在校长的桌上,叼着一根烟和这个校长讲话。后来我跟这位校长讲,我说你不如一头撞死算了,你竟然容忍你的学生屁股坐在桌子上,叼着烟和你讲话,你还教育谁呀。所以我们不能放弃管理,即是关爱生命,对家长和学生的高度责任感,而且也是中国人严师出高徒的美德。
(2008-04-02 15:36:47)
[丁祖诒]:
我讲了几点提升民办高校自己的品牌,当然我们还要不断变革和创新。我们翻译学院创造了几个好的模式。第一个模式是教育模式,“外语+专业+现代化技能”,培养符合实用型、双专业涉外人才。你是英语专业的,我还给你加一个国际贸易十多门课。你不是光会外语,外语永远是一个工具,你再掌握一个专业的十多门课,你就如鱼得水,展开你的双翅,赢得社会对你的赞誉。加上办公自动化、WTO、书法、管理、礼仪,再给你武装好多技能,那么用人单位就是喜欢这样的,因为这样很高深啊。我们不要跟着公安大学屁股后面跑,他们永远是一个专业,最多中间加一点花,开两三门课,那不叫第二专业。所以我们创造了适合实用型的双专业涉外人才教育模式,很受社会欢迎。以至于我们的就业率连续十多年都是98%以上,而且基本还是用人单位到我们这儿来要。
(2008-04-02 15:38:25)
[中国网]:
还没毕业就过来要?
(2008-04-02 15:40:25)
[丁祖诒]:
还有半年。我们的学生70%已经没有了,6千多人没有了,剩下的一部分人要专升本,要出国深造,还有留校的。实际我们的八千多人很快就没了。所以刚才提到就业率98%,这个数字是很单薄的。98%算什么?你是什么工作98%?第二,你是多大的基数的98%?你一共毕业三个人,可能还百分之百呢,这算什么呢?这是八九千人达到98%,这是很伟大的,很了不起的,这是一个庞大的基数。脱离你的基数谈百分比是空的,脱离了就业工作的质量去算就业率也是不反映真实的。所以我觉得,还要加强管理,关心学生的就业,也要自己的变革和创新。
最后一点,我介绍翻译学院五年前创立的“敢死队”,每年招一万多个新生,其中有一半是计划内的本科和高职,其中五千多人是计划外的自考生。在这五千人中选择了100个家长自愿、学生自愿不参加自考,不要国家自考本科、学士学位的,就学真本事,学准同声传译。现在也不就业,就是创业,他们挑战了学历,挑战了人才观。
(2008-04-02 15:40:39)
[丁祖诒]:
现在是第五年,一大批人被香港理工大学破格录为研究生,还得到奖学金,在全国各种翻译大赛、英语讲演大赛,包括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五场全国性的大赛,我们翻译学院一共得了13个大奖。有冠军,还有二、三等奖,成为全国重点高校中民办高校唯一一家,我们被誉为“赛坛上的一匹黑马”。因为这五年既不拿学历,还不多讲汉语,所有的文字都是英语。外面的人不会讲就打手势,警卫都说英语,睡觉都要说英语,要改变思维。所以这个变革和创新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到翻译学院视察,肯定了我们的初步成果。我们没有撞南墙,所以还在于变革和创新,坚持双专业,坚持全封闭严格管理,不断变革成“敢死队”,挑战人才观,挑战学历观,这都是我们翻译学院作为名牌高校不断提升和创建自己的品牌,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决不是哪一个方面的问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功夫在修身。
(2008-04-02 15:43:27)
[中国网]:
好的,谢谢丁院长的宝贵建议。刚才丁院长也谈到,现在民办教育以及今后面对的困难。但是我看到,刚才您在谈到西译取得的一些成绩时,您还是充满了自豪,而且对未来充满了信心。现在很多人把中国的高考制度比喻成“独木桥”,你觉得你有没有信心让民办教育改变未来中国的教育制度,变成一种“立交桥”式的教育制度呢?
(2008-04-02 15:44:45)
[丁祖诒]:
民办高校已经在改变了,原来就是独木桥,考不上大学就是死路一条。特别是现在就业那么难,连大学生就业都难,一个高中毕业生一无所成,你就什么业;复读又没有把握,所以本来它就是个独木桥。现在的独木桥虽然加宽了,录取率提高了,但是由于民办高校的破土发芽,它已经不是独木桥了,它已经是立交桥了。
我们这座桥目前比较单薄,含金量还不是很高,但是毕竟接受的也是国家的高等教育。所以我认为,立交桥的构架已经形成,问题是我们的立交桥不仅仅是一个出路,能不能上大学的问题,而是一个人才观的彻底变革问题。为什么非要非上公办大学才是人才呢?民办大学本身也有内部的创造力,学生自己也是学习了专业知识,并不代表分数差几分他就不是人才。而且才是综合的,偏科不等于他不是才,他数理化没考好,但外语不错,他为什么要面面俱到?在我国,高考制度是缺不了的,但也有自己的弊病。它是求全则美,每个都要好,有一个短板效益,就全盘皆非,它对人的成长和成才是不公平的。
(2008-04-02 15:45:25)
[丁祖诒]:
当然,高考制度本身是廉洁的,哪怕你是部长的孩子,考不过去还是考不过去。你不相信的话,就都不要高考。各个学校自己招,你再看看黑幕有多少,总有一些坏家伙,以权谋私,拿指标卖钱。人虽少,但能量很大,所以我们不能离开高考,这样老百姓还有奔头。不是说我们的制度黑,是里面总有人把经念走了。
所以我觉得我们的高考已经不是独木桥了,它已经有一股道,也能接受高等教育。但是我认为这个立交桥不能仅仅是能不能接受高等教育,而是体制的双轨桥。民办高校的诞生对公办高校的体制有某种借鉴和冲击,如果民办高校对公办没有一点冲击,公办办的哪门独立本科?难道就因为多收点儿钱?不是这样的。因为公办大学也从民办看到了机制灵活、市场意识比较强,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各有特长。
(2008-04-02 15:47:47)
[丁祖诒]:
所以我觉得,它不完全是一个考不上这个,考上那个的问题,它不是独木桥,它是体制上的双轨桥、立交桥,它是意识形态中挑战学历、挑战人才观的。当然我最后讲,民办高等教育13亿华夏儿女,民办高等教育、民办教育是一股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尚且私立教育占半壁江山,中国不可能由国家财政包办,尽管现在国家财政欣欣向荣,但是不可能由国家包办所有的教育,我们应该把节省下来的钱用在更多的国计民生上,为群众和老百姓服务。
所以,还应该放手发展民办教育,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增加老百姓其他方面的福利,民办是绝不可少的。这是历史的潮流,不以人民的意志为转移。你喜欢也罢,不喜欢也罢,民营教育必将像民营经济一样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2008-04-02 15:49:13)
[中国网]:
非常感谢丁院长满怀信心地说到民办院校一定会像民营经济一样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2008-04-02 15:51:41)
[丁祖诒]:
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2008-04-02 15:52:10)
[中国网]:
最后我们还有一个问题,因为我们看到,2008年的时候有两件大事,一个是奥运会,还有一个就是世界翻译大会也是在8月份举行。我们想问一下,西译的学生对这两个大会有没有参与呢?
(2008-04-02 15:52:23)
[丁祖诒]:
大家最关心的就是奥运会,都是热血沸腾,都以能够作为火炬手或者志愿者为荣,这是很正常的。但是不能参加奥运,参加国际翻译大会也很好,因为我们是翻译学院,培养的人才半壁江山都是外语人才,都是翻译。所以能有一个国际性的翻译大会,能够在中国和奥运同期举行,在上海举行,这是我们国家的一大盛事。
尤其是对高校来讲,对翻译的研究、翻译市场以及翻译软件都是很有帮助的,我们能够结交更多朋友。现在国外的名牌大大学也转移到了我们的教育市场,不光是经济市场,教育是一个软环境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所以我觉得,国际翻译大会在上海举行,我们翻译学院有幸出了30个志愿者,一方面为大会服务,一方面陶冶自己,结交更多的尊贵客人,为他们更好地服务,能见多识广。同时,翻译学院承担了一个论坛——“民办高校论坛”,本人也是论坛的主持人之一。
我相信,这次翻译大会将会对我们的翻译教学、翻译市场,以及国际的交往都会取得比较理想的促进。我预祝中国翻译协会举办的世界翻译大会取得圆满成功。我们翻译学院将全力支持这次盛会。
(2008-04-02 15:52:51)
[中国网]:
谢谢丁院长今天能够做客中国访谈,给大家带来这么多精彩的观点。也很高兴今天能够和丁院长一起度过这么精彩的时光,非常感谢您,也感谢各位网友的收看!最后,我们也祝愿中国的民办高校能够越办越好,越走越顺!
(2008-04-02 15:55:11)
[丁祖诒]:
谢谢主持人,我们谈得很投机。
(2008-04-02 15:56: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