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刮新风 一片文明祭祀声
清明节前,记者走访多个街道、社区发现,植树寄哀思、网上祭亲人、家庭追思会甚至是捐献遗体等文明祭祀方式,已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所接受
■文/图 本报记者 卢真珍 杨璐
清明节马上就要到了,记者从我市多个街道、社区了解到,不同于以往的烧纸祭祀,今年清明节有了一些新过法。
有的市民植树寄哀思、有的市民网上祭祀、有的市民召开家庭追思会……
记者发现,这些新过法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文明祭祀。
镜头1 栽下松柏祭先人
昨日一早,西岗区林荫巷2号楼侧的花坛里新“落户”了9株松树、柏树苗。这些树苗已被附近居民认养,成为向先人寄托哀思的“纪念树”。4日前,还将有100余棵“纪念树”被植入10余个弃管楼院内。
清明节前,大连市风景园林处向人民广场街道胜利社区赠送了100余株松树、柏树树苗和两棵石榴树苗,希望引导市民进行“绿色祭扫”。政府部门的提议立刻得到社区居民的响应,居民们认养热情很高。
社区工作人员说,这些树苗由认养人负责浇水及养护,社区会定期查看树苗生长情况,避免“认而不养”的情况发生。
镜头2 互联网上表哀思
日前,在春柳街道敦煌社区“社区网院”上,20余名孤寡和行动不便的老人进行了网上祭奠亲人的活动,实现了他们祭祀亲人的愿望。
往年清明节,因年岁较大行动不便,老人们往往会买纸到路边焚烧。
为实现文明祭祀、时尚祭祀和历史文化的传承,满足老人们的祭奠愿望,敦煌社区将这些老人所要祭奠的亲人照片全部上传到“社区网院”,供这些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进行清明祭奠之用。
镜头3 祭文一篇有深情
白云街道天池社区倡导居民召开“家庭追思会”,用宣读祭文、点燃蜡烛、敬献花篮、瞻仰遗像、网上祭祀等文明健康方式进行文明祭奠。
居民王大妈对“家庭追思会”的方式特别感兴趣,她说:“我就把儿女都叫到家里来,开一个家庭追思会,用回忆先人抚育之恩的方式,向后人讲述先人生平事迹。用这种方式既表达我们对先人的缅怀之情,也达到文明祭祀的目的,真是太好了。”
镜头4 捐出遗体说感恩
昨天,中山公园街道至诚社区居民孙广平来到社区,高兴地对工作人员说,他刚办好了遗体捐献手续。
孙广平今年45岁,属于肢体二级残疾,一直依靠低保补助维持生活。他说,之所以在清明前夕申请办理遗体捐献手续,一是因为自己一直受到政府的照顾,想由此回报社会;二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号召大家要崇尚科学,进行绿色殡葬。
镜头5 因势利导树新风
另外,青泥洼桥街道、马栏街道兰青社区、桃源街道长利社区等也分别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文明祭祀。
中山公园街道民兴花园社区举行清明知识竞赛,通过趣味抢答和社区干部表演的小品,让居民在笑过之后深思,树立“厚养薄葬”的观念。
红凌社区位于红凌路,每年清明节期间会有不少市民到辖区的山上祭祀。红凌社区绿色殡葬党支部针对此现象,昨天在辖区召开宣传动员大会,倡导居民文明祭祀。
泡崖街道欣乐社区党总成立了文明祭祀宣传队,由25名老党员组成,天天在辖区内的大街小巷向居民宣传文明祭祀、节俭办丧事的新风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