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战国“官窑”挖掘出数以吨计的陶瓷碎片 |
她们属于2000年前!
全国最早的“官窑”在德清发现,比南宋官窑老虎洞遗址要早1000年
为什么要做仿青铜的瓷品?为什么瓷片上会有黑手印?让文物告诉我们
昨天,浙江省文物考古所向省内外媒体披露一项重大考古发现:该所会同德清县博物馆,在德清县经济开发区龙胜村后的亭子桥,发掘出一处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窑址。
主持此次发掘的浙江省文物考古所副所长陈元甫说,它比南宋官窑老虎洞遗址要早1000年。这次出土了大量高档的仿青铜器原始青瓷,发掘出7条窑炉遗迹。它是一处战国时期越国存在的,专门为王室和上层贵族烧造高档次生活和丧葬用瓷的窑场。可以基本推断,它是迄今为止全国发现的最早“官窑”。
记者昨天有幸和这些2000年前的文物零距离接触。
大量出土的是高档货
瓷片还留下窑工黑手印
昨天记者一行来到德清亭子桥考古发掘现场。四周一片竹林围绕着。记者赶到时,整片发掘场地用几块大小不一的塑料布盖得严严实实。工作人员掀开它们神秘的“盖头”,2000年前的战国窑址展现在人们面前。山坡最下面一处是2号窑炉,保存得很完好,窑炉边散落着大大小小的碎瓷片。浙江省文物考古所副所长陈元甫说:“瓷片实在太多,我们取了一些回博物馆,并拼出了几件器物。”窑炉的不远处便是静静流淌的东苕溪,也许战国时,“官窑”青瓷正是从这里运向越国的各个地方。
在德清县博物馆一楼的展馆内,地面铺了一层塑料布,大量瓷片摆放在上面。德清县博物馆馆长俞友良说:“这次出土的瓷片数以吨计,拼瓷片工作量很大。”瓷片被小心地堆成一个个小堆,一个小堆里的瓷片属于同一件器物,等待考古人员的拼接。找不到的部分,考古人员用石膏耐心地补好。有的瓷片上还留下了当时窑工黑糊糊的手印,可能是不小心弄上去的。这一不小心,好不容易烧成的瓷器,就成了废品。
此次亭子桥窑址出土了各种器形的原始青瓷器,大量的是仿青铜的礼器和乐器,也有一般的碗、盘、杯、盅、盂、盒等日用品。
礼器是指盛食物的器具。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了,当时的贵族们在宴会中,甚至在日常生活中,对盛食物的器皿也刻意讲究。各级贵族因身份地位的不同,使用的盛食器都分为不同的规格和等级。
当时礼制有规定,绝对不允许一般百姓家里使用礼器和乐器。亭子桥窑址的发掘表明,这是一处专门为越国王室和上层人士烧造高档次生活和丧葬用瓷的窑场,它已经具备了早期官窑的性质。
尽管还没有找到明确的文献记载,但考古学家根据发掘资料推定,它为越国时期的“官窑”,是迄今为止全国发现的最早“官窑”。
论年代应该算原始青瓷
论质量有些比后期的还要棒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同“青瓷的成熟烧制年代在东汉”,此前的瓷器称为原始青瓷,两者的区别在于——成熟青瓷达到了现代瓷器制作的基本水平,可以理所当然称为瓷器。
这么一算,亭子桥窑址烧造的战国青瓷应属于原始青瓷。而在此次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瓷碗、瓷杯、瓷盆等日常器皿,还有仿造青铜礼器、乐器等的高档瓷器,其烧造技术之高超出许多后期瓷窑。
“从胎的致密程度、釉色看,青瓷烧成温度至少在1200度以上。如果温度太低,青瓷不够硬,容易发脆。可见它已经接近了成熟青瓷的水平。”陈元甫说。浙江是青瓷的发源地,从商代开始烧造,成熟青瓷又由原始青瓷发展而来。
一直以来,陶瓷界都将上虞小仙坛东汉窑址的产品认定为中国最早出现的成熟青瓷。而此次发掘出土的器物中,有一批质量可与之媲美,还有一批烧制很好、体形又硕大厚重的大型器物。
“小物件要烧透很容易,但大的器物就很难,这可以说明当时的烧制水平非常高。”陈元甫介绍,今年4月中旬,故宫博物院、中国古陶瓷研究会、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将组织专家学者,在德清县召开“瓷之源”学术研讨会,重新探究中国青瓷的起源、烧制技术成熟年代和发展历程。
“如果亭子桥烧造的原始瓷被认定为成熟青瓷,那成熟青瓷起源将往前推600多年。”浙江省考古所研究员郑建明说。
[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