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家长要找在“点”上,找得多了,家长孩子都闹心
每周开家长会有这个必要吗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校长建议老师慎请家长,毕业班可以分组开家长会
■本报记者 常婷
一直以来,开家长会,单独找家长都是学校教师教育学生的一种重要方式。
考试落了道题,竟要请家长
前不久,记者在采访中遇见了在锦绣小区某小学读书的露露(化名)和小华(化名)。无意中,记者听见露露对小华说:“我妈又被请去了,今晚我死定了。”记者询问才知道,露露说的是,她的妈妈被班主任老师请到学校去了。露露说的“又”字让记者疑惑,看来她的家长不止一次被老师请去学校,可她犯了什么错呢?
“上一次是作业有道题不会写,大上一次是因为作业没写完,这一次是因为考试落了一道题。”这些都是学生常犯的小毛病,确实是坏习惯,可还不至于要请家长啊。露露说,班主任老师挺年轻,学生们确实不太听话。好像从去年开始,老师请家长的次数频了。露露平时丢三落四,她的母亲到学校的次数就非常多。最多一个月竟然去了10次。“我可倒霉了,刚开始我妈把我打毁了,老师请家长,说明这个孩子是坏学生。”
小华证实了露露的话,她与露露是同班同学,自己的家长也被请过好几次。她说:“老师不知道怎么了,现在一有事就请家长,有时候还拿这个吓唬我们。”小华说,班里一些孩子现在特怕犯错,每天都挺紧张的。
一周一次家长会,有必要吗?
昨日,市民李先生告诉记者,女儿上初三了,再有几个月就要参加中考了。上周,他参加了女儿班级的家长会,在会上他得知,学校决定每周初三年级都要召开一次家长会,以方便家长与学校沟通。这个决定让李先生不理解:“每周一次家长会,太频了点吧?我怎么向公司请假呢?难道就你家孩子在准备中考?”李先生的女儿得知这个消息也很不高兴。本来紧张的复习就让她感到压力很大,现在她连话都不爱说了。
李先生担心,这种方式不但不能督促孩子们复习,反而成为一种无形的压力。哪个孩子不害怕家长会?开会的时候孩子就会反思自己有没有做错事,老师会不会跟家长说他们的缺点。有的孩子等来的就是一顿“胖揍”。每学期一两次这样的家长会,可以给孩子“上上弦”,一周一次,压力就太大了。天天光想着别犯错了。
坏习惯没改,孩子大人都累
李先生的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请家长、家长会太频,可能起到反作用。当天露露与同学们一起做智力题的时候,落了两行题。发现后,露露不在乎的说:“顶多请家长呗,我和我妈都习惯了。”露露表示,刚开始请家长的时候,每次回家都挨揍。时间长了,请的次数多了,露露和母亲都习惯了。“我妈现在从来不问我学习,说我就那德行了。每次告诉她老师要请家长,她就去,回来什么也不说。”小华表示,露露从前是个活跃的学生,虽然常常丢三落四,可学习成绩和各项表现都挺突出,现在班级里的很多活动她都不爱参加,上课也不发言了。“就那么回事吧,我太累了。”10岁的露露竟然说出了这种话。
家住山东路的高女士回忆,当初儿子不爱写作业,自己也是学校的常客,但这并没改变孩子的坏毛病,时间长了孩子根本不害怕请家长,她在公司却颜面尽失。在大多数人眼中,只有孩子调皮得不成样子,老师才会请家长,如果自己总因为这个请假,别人会怎么看你?这些压力化成一股火,最后又撒在孩子身上。
昨日下午,我市某初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校长表示,自己不赞成过频地找家长。这位校长有着20多年的教学经验。他表示,老师找家长、开家长会是必要的,但必须找在点上。比如孩子经常不完成作业,一段时间情绪出现波动、出现青春期反应、逃课、打架等,必须找家长说明情况,共同帮助孩子。而孩子不小心犯的一些小毛病则不宜找家长,这会让孩子产生逆反、习惯心理。开家长会也不是越频越好,他建议毕业班老师可以按照孩子学习的不同程度分组,每周为一组家长开家长会,这样可以有的放矢地与家长沟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