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进入论坛手机读报
清明节又到了。在我感情的深处,对这个节日从来怀着的是一种复杂的心情。随着这个节日的到来,大地复苏、万物萌动、春雨温润、花香草萋。憋闷了一冬的心思此时就想伴着草长莺飞,乘着纸鸢轻飏。
蜷缩了一冬的身体就想随着秋千伸展,踏着湿土远行。然而每当尽情呼吸清洁明净的天地之气,享受暖暖春阳时,我又会情不自禁地感伤在天堂的亲人好友不能和我一起欣赏这满山的花、遍地的绿。因为,这个节日不仅仅是一个“点瓜种豆”的节气,不仅仅是一个“探春寻春”的节日。它更是一个祭祀扫墓、寄托哀思的节日。
中国人对传统节日有自己共同的文化理解。因为这种理解让不同的人在这一天做同样一件事情。清明节也是这样。早先的时候,人们有感于介子推的忠义,家家户户宁愿禁火寒食一月。之后寒食清明上巳三节合一,以昭示血脉继承的祭祀为重,“官员士庶,俱出郊省坟”。然而有时候这种文化理解也会受到社会变革的冲击:新时代的人还要不要在清明节对自己的先烈、先祖、先贤追思缅怀?经济发展的今天还要不要通过清明节这个窗口进行后人与先人的对话?追寻未来幸福的人是不是可以把现代和传统从中间截然割断?正是在这种困惑中我们看到过在烈士陵园里,嘻嘻哈哈,甚至骑在烈士的雕像上照相的冷漠游客;看到过在祭奠自己亲人时敷衍了事的不孝儿孙;看到过为祭奠先人竟拿低级庸俗的二奶、摇头丸、伟哥等当祭品,拿先人开涮的无聊之辈。
节日文化说到底是渗透在这个文化氛围中生活的人们的思想感情。有2600多年历史的清明节到今天,祭祀扫墓仍是这个节日里最重要的民俗活动。孝道伦理、思时之敬、慎终追远、血脉传承、感恩戴德仍是当今中国人在这个节日里亟须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不能不让我们对这个节日所承载文化的生命力重新认识和研究。对这个节日的意义重新认识。
我年轻时也在清明节的时候到烈士陵园扫过墓,跟随大人上过坟,吃过从老家带来的清明节祭品“子福”。但实际上我并不真懂过这个节的意义,并不真懂生命的意义,并不真懂什么叫死亡。近几年我所熟悉爱戴的亲人陆续离我远去后,我才开始因为无法逃避死亡的恐惧而敬畏生命,开始理解“人间最大悲与苦,无非生离与死别”这句话的含义。于是,每年清明临近的时候,我就会想该去看看自己已逝去的亲人了。在亲人的墓前,我点燃一支心香,任由思念的感情流淌。我想到他们曾经给我的爱和恩德,心里充满幸福、感激和哀伤。因为感恩,我反省自己,在亲人活着的时候,我没有更好地珍惜与他们相处的日子。我想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节日让我能宣泄对亲人的感念之情和反思自己的行为,如今的我才更加懂得生活,珍惜自己身边的人。
由此,我想,清明节的意义,在于生者可以在万物萌动之时再一次面对逝者感悟生与死的价值。在于后人可以在祖先的墓前聆听浩瀚宇宙间人与自然相撞相融和谐共生的声音。在于通过祭奠的形式告诉大家什么是人类社会的繁衍生息。在于通过生者与死者的对话懂得生命只是一个过程,精神才是永恒。
张长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