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兰近影
2007年8月2日,平凡而伟大的杰出华人女性、美国联邦政府劳工部长赵小兰的母亲朱木兰女士因患淋巴癌告别人世。长女婿、美国联邦参议员麦康诺携妻子赵小兰长久跪倒在岳母的灵柩前默哀。赵小兰在母亲的追悼会上说:“我叫小兰,就是源于母亲的名字。我是她的一部分,将传承她的血脉和精神,直至永生。”
赵小兰的母亲朱木兰,出生于中国安徽省一个具有孔孟遗风的书香门第家庭。甚为有趣的是,身为赵小兰外婆的田慧英,60多岁时从安徽来美,与女儿女婿团聚;90岁高龄,还兴致勃勃地参加入籍考试而成为美国公民。
赵小兰的部长办公桌上,放着一张田慧英宣誓入籍的照片,借此表达自己对于源远流长的家族和血脉的珍视与尊敬。
总统家庭学习的榜样
赵小兰1953年生于中国台北,祖籍上海嘉定。父亲赵锡成初为船上的大副,1年有9个月出海在外,家中的大事小事,全靠母亲朱木兰一人打理。1961年,朱木兰携带女儿离开台湾,同在美国立业扎根的丈夫团聚,继而精打细算,挑起一个八口之家内务管理的重担。
家庭正如一所让女儿们避风躲雨的房子,父亲是它的顶梁柱,母亲则是这所房子的基石,她从不显山露水,但却无时不在奠定和支撑着房屋的存在,并精心呵护着6个女儿的成长。赵小兰这样概括母亲对于自己的言传身教:“母亲让我们爱惜自己,尊重自己,保持尊严和自己的价值观,知道活着要为更美好的事物奋斗。面对男孩子或其他什么人,我们都不会示弱。我们要自重,言行得体,不做让自己感到难堪的事情。母亲让我们清楚地懂得,我们来自一个有教养的家庭,要仪态端庄,举止正确。”
朱木兰治家,基本上沿袭中国的传统,对于规定的事,一定要做到,尤其要以身作则。当孩子年幼的时候,丈夫在处理公务,朱木兰就让女儿们做功课,大家都不可以看电视。后来家庭富裕了,便请了一名管家,但朱木兰依然要求孩子们必须自己洗衣服,整理房间,并在临睡时,自己拨好闹钟,准时起床,赶校车上学。每逢周末,还要求女儿们一起做家务事,包括整理园中花草、清理游泳池,甚至家门口那条宽36米长120米的柏油车道,都是由小兰的父亲带领几个女儿一尺一寸铺设而成的。
此外,赵家还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家中来了客人,女儿们非但不能上桌,反倒要做好服务生,为客人上菜、添饭。直到三女儿赵小美结婚,亲友们来到赵府吃夜宵,当时身为联邦政府运输部副部长的赵小兰还要照例亲自下厨,为客人们端菜、盛饭。
赵家的另外一条家规是,女孩子在外面的花费,要拿收据回家报账。为了减轻家中的负担,锻造自己的独立能力,以及向社会尽更多的个人义务,赵小兰在哈佛大学读书4年中,曾经把自己的全额奖学金主动让给其他经济困难的学生,而这期间她自己的学费,曾向政府贷款,并在暑假时外出打工来赚取自己的生活费用。
朱木兰的教女有方,众口皆碑,也传到美国总统老布什的耳朵里。有一次,他在白宫接见赵锡成夫妇和他们的6个女儿,特地对夫人巴巴拉·布什说,要虚心地向朱木兰学习如何成功地管教孩子。
始终以中国人为荣
赵小兰的父亲赵锡成因为出海而无法守护头胎女儿的降生,朱木兰特意“罚”他为女儿起个名字。赵锡成成竹在胸地说:“就叫赵小兰吧!希望她长大后,有花木兰的忠勇、爱国情操,以及代父从军的孝行。同时也要学习母亲的贤淑、包容和善良的美德。”
赵小兰果然不负父母的厚望,从对英文几乎是目不识丁的少年来到美国,经过个人持久不懈勤奋努力,终于在2001年1月,被任命为美国联邦政府劳工部长。新当选的总统小布什认为“赵小兰有处理行政事务的极高天赋、饱满的热情,以及帮助他人创建更美好生活的意愿”。赵小兰的奋斗与成功,不仅成为在美华裔的荣耀,更由于这位美丽而智慧的中国女性用了近半个世纪的光阴,终于打破了多年来关于“华人无法真正走入美国主流社会”的思维定式。
1983年,赵小兰成为13名“白宫实习生”中唯一的一名亚裔人士,3年后正式从政,出任联邦政府交通部航运署副署长。1988年又相继担任联邦政府海事委员会主席及交通部副部长等职,先后处理了泛美航空公司客机被炸案、埃克森石油公司油轮触礁漏油案,并主持了旧金山大地震后的公路修复工作。海湾战争期间,赵小兰负责大规模的海上运输调度,为军方提供后方运输支持,样样工作都干得非常出色,并且自始至终表现出一种大度从容、处变不惊的女中豪杰本色。而这一切无不得益于母亲朱木兰的言教身传。
就在7年前,乔治·布什总统提名赵小兰为劳工部长的那个令人兴奋的时刻,朱木兰却被确认身患癌症。但是这位坚毅而从容面对人生的母亲,却乐观豁达地说:“一个家庭,总会有人生病的。你们都有事业,都很忙,若必须如此,还是我来生病更为合适。”有一次,赵小兰去看望病重的母亲,母亲却对她说:“你现在不是应该在岗位上吗?你肩负重任,国家和人民需要你。”
朱木兰性格温和,但又有主见,属于外柔内刚的女性。50岁那年,女儿们都已长大成人,朱木兰决心要上大学拿学位。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决定,她选的是纽约圣约翰大学亚洲研究所的硕士班。在两年的学习期间,朱木兰从未误过一堂课,甚至从未迟到过。有一次纽约大风雪,朱木兰仍然从纽约上州威彻斯特郡家中开车到纽约市内的大学上学,最后发现课堂上只有教授和她两个人。及待圣约翰大学的硕士学位颁发典礼上,当赵锡成和6个女儿,看到头戴硕士帽的妻子和母亲时,每个人的眸子里无不闪烁着晶莹的泪花!
早在1984年,朱木兰就筹资成立“木兰教育基金会”,全面赞助中国的高级海事教育,迄今已赞助了2000多名航海专业的学生。由朱木兰与丈夫赵锡成赞助建设的“木兰航运仿真纪念中心”,也在朱木兰逝世一个月后揭幕,并成为一座世界一流的电子航海仪器训练中心。
赵小兰姐妹6人,个个不让须眉,学有专长,出自名校,晋身主流,各有建树,令美国白人社会刮目相看。赵锡成说:“我这个做爸爸的,一天到晚在外面忙,女儿管得好,都是妈咪的功劳。”赵小兰在安葬母亲的时候说:“母亲劳苦一生后,又忙着先到天国去为我们准备另一个家了,那里不会再有悲伤。”
赵小兰在历次任职致词时,几乎都要无一例外地回忆小时候随父母漂洋过海来到美国,父母亲如何在困苦的环境中,把她带大,她今天的一切都是父母的爱心和严而不苛的教育所培养出来的。她始终以身为中国人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