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卞建国)昨天风和日丽,是第一个被列为国家法定假日的清明节,通往本市各殡仪场馆的公交扫墓专线车车爆满,共有20万市民祭奠了已故亲人,烧纸、放炮等旧的祭奠方式明显减少,而植树、文明共祭等新的祭奠方式受到普遍欢迎。
由于准备充分,加之三天假期分流了扫墓人群,各祭奠场所秩序井然。
为倡导文明新风,本市最大的第一(北仓)、第二(程林庄)两家殡仪馆举行了8场文明共祭仪式,共有近千名群众参加。低回的哀乐、洁白的鲜花和深情的悼词代替了烧纸的滚滚浓烟和磕头祭拜,既不污染空气又庄严肃穆。在天津憩园,数十名群众为已故亲人举行了植树葬,在天津寝园,殡葬职工手持鲜花在园门迎候扫墓群众,并用手中的鲜花换下扫墓群众携带的烧纸和鞭炮。在园中,一位手持鲜花的扫墓群众对记者说,清明节是有千年历史的节日,体现了中华民族尊重长辈、重视亲情的传统,但由于历史的积淀,在扫墓过程中产生了不少封建迷信的陈规陋习,我们这一代人有责任改变这一现状,用文明丧俗代替封建陋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