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呼和浩特4月6日电(记者李泽兵)近日,鄂伦春旗的古代民族鲜卑人祖先居住石室嘎仙洞内发现未完工的雕凿建筑遗迹,经专家认定为“盝顶龛”。这是继嘎仙洞发现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祭祖石刻祝文后又一重大发现。
据了解,盝顶龛是大佛窟的一种窟顶设计,形状为古代青铜器中的食盒“盝”,上沿小,下沿略大。
嘎仙洞内的盝顶龛在洞顶,宽约4米、长约7米、深约0.5米,四角清晰,是一个未完的雕凿建筑设计。
嘎仙洞位于大兴安岭北段的一条山谷之中,地处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境内,是鲜卑人留下的最早的石窟遗迹。嘎仙洞为天然花岗岩山洞,洞口略呈三角形。洞内宏伟宽阔有如大厅,南北长近百米,东西宽20-30米,穹顶高大,面积2000多平方米,可容纳数千人。
上世纪80年代,原呼伦贝尔盟文物工作者米文平等人在大兴安岭北部的嘎仙洞内发现了北魏太平真君四年(公元443年)石刻祝文,证明嘎仙洞就是中国古代文献所记载的北魏拓跋鲜卑祖先居住的石室旧墟。嘎仙洞石室的发现,是迄今中国北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已知的有文献确切可考的古代民族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