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您回来了?”一袭法国女仆装扮的咖啡馆服务员打招呼的时候,你心里一定明白,这是“欢迎光临”的意思。只不过,对越来越多的日本“宅男宅女”而言,这种问候更亲切,更能够延续他们在网上虚拟世界的感觉。
“宅男宅女”一般指孤癖、沉迷网络、不擅社交的社会边缘人群。
但现在,“宅”已经有些新生活方式的味道,很多青年白领也加入其中。
“宅男”一词源自日语“御宅族”,原本指不工作、不社交,对动漫、电玩等狂热的年轻人。后来,人们把整天不出门的男生,也称作“宅男”。而“宅女”,通常是指那些女动漫迷,但后来定义也变得像“宅男”一样,指“家里蹲着的女生”。
原来,宅男宅女们躲在房间里,忽略了在现实世界中该扮演的角色、承担的责任,成为消极被动的“屏幕族”,所以,这个词刚出现时并不亲切。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上班族加入,大家都“宅”了,也不觉得有什么奇怪。
在日本,以“宅男宅女”为主要顾客群的主题咖啡馆、酒吧越来越多,以大型动漫街而出名的东京秋叶原最为集中——这里服务员的装扮,完全依宅男宅女们的喜好,或欧式,或日式,甚至就是某种动物(如猫)的造型。整条街上,有大小数百家与动漫有关的商店,贩卖游戏软件、卡通动漫中人物玩具等,是“宅男宅女”最常光顾的地方。一些消费过百次的宅男宅女姓名,还被列成榜单张贴在墙上。
3月27日,东京国际动漫节上,上百名宅男宅女围在他们所钟爱的动漫人物展示台前,听著名配音演员现场解说,如痴如醉。一名早稻田大学的医学研究生介绍,“宅生活”的主角多是40岁以下、受互联网熏陶的新一代。他们人数众多,可能就在你的周围——同事、便利店店员、甚至接线小姐。他们习惯于自己独处,但需要MSN或电邮与人互动,喜欢用iPod或游戏机打发时间,每天固定浏览社群网站接收信息。最近出现了一种将泡好的方便面做成的罐头,就是针对足不出户的宅男宅女设计的,已经风靡秋叶原。凡是到此的游客,不食此物,简直算不得时尚。
尽管如此,估计将近10万宅男宅女的生活方式,仍然是日本坊间议论的话题。尤其是一些既不工作也不出门的宅族,与父母亲人也几乎不见面,金钱全部花费在网上,被认为是值得重视的社会问题。
在本次东京国际动漫节无比巨大的展厅,正在申办2016年奥运会的东京奥申委也设立了展台。东京奥申委负责人河野一郎博士表示,现在,青少年每天沉浸在电视和游戏当中,肥胖儿不断增加,远离运动,让人担心。东京申办奥运会的目标之一,就是把那些青少年从屏幕前拉开,拉到运动中去。
据悉,为宅男宅女服务的主题咖啡厅,已经登陆中国内地。
来自新加坡的女孩G.L.Jane经营着东京秋叶原最大的英文动漫网站,向全球动漫迷推介最新产品,提供宣泄的阵地。她认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似乎早已过时,在网络、在动漫的虚拟世界中,也许就可以满足诸多的现实需求和梦想。关于爱情,关于房价,关于工作,这些现实得令人头疼的问题,还是放放再说。对宅居人来说,一台电脑就是整个世界。
有媒体认为,宅居生活预示的是一部分人未来5到10年的生活方式、消费形态、文化品位,他们虽自成一体,但他们的数量、能量目前已经能够影响社会消费行为。有的宅族发起建立的社区评论网站,平均每天的浏览人次超过260万。在咖啡讨论版上,有相同爱好的人从中南美洲团购咖啡豆;也有实体世界快倒闭的餐厅,被网友挖掘而重生的个案。
另外,宅男宅女还有一种容易被忽略的能量:影响企业的研发大军。一些网游企业已经在上线前请玩家试玩除错,并提供对角色、剧本的意见。
学者姚林青曾经专门研究日本动漫产业。他认为,现在已经进入了卡通动画、漫画和游戏的时代。日本是这个新时代的领跑者。
近年来,当日本在制造业遭遇众多强大对手、不再一枝独秀于世界舞台时,便致力于用新技术打造新文化产品,使得它从一个产品制造大国,转向一个文化产业输出大国。目前,日本的动漫内容产业市场的总体规模,包括动漫衍生产品市场,诸如动画人物的使用授权、动画人物的玩具制造等,据估计已经达到2兆多日元,广义动漫产业在日本的GDP中占十多个百分点,已经成为日本第三大产业。
本次东京国际动漫节,就首次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日本外务省甚至任命机器猫当大使,希望开拓动漫产业海外市场,以带动一度低迷的日本经济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