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各种救市政策的传闻遍布公众平台,传闻的发生频率正在加快,欺骗性有所增强,“豪赌政策”的投机交易已有步入常态迹象,对资本市场“伤筋动骨”的危害性日益扩大,需要政府通过制度创新把牢主导权,加快建立股市政策信息披露制度,铲除政策传闻滋生的土壤和演化成谣言惑众,引导投资者形成合理政策预期,避免政策传闻累计和放大资本市场的系统风险。
传闻时起 从2008年2月4日基金审批开闸以来,救市政策的传闻鹊起;媒体披露部分全国政协委员将提交《建议印花税单边征收的提案》之后,每逢周五市场就被疑似出台证券印花税下调政策;3月27日晚间,几大财经网站的BBS留言称,中国证监会将发布《关于证券公司开展信用交易试点的通知》和《关于上市公司再融资的补充规定》,国家国资委将发布《国有上市公司限售股份流通的补充规定》;更有消息称,管理层已通知各大证券报预留头条及版面。3月31日,再有传闻,管理层面对连续暴跌惊人冷静,或隐藏着大动作。4月1日,再度传言,印花税下调时间将视情况而定,领导层“要把它用在刀刃上”,如破3000点则立即推出,否则与股指期货同时推出。救市政策传闻,从学者发表政策建议逐渐上升为名人的说法,市场从名人的说法联想出政府做法,又从政府做法演绎成政策办法,传闻的密度逐渐加大,细节日益具体,欺骗性正在增强,政府决策信息不对称现象有所加重,对投资决策的影响层面和影响幅度有所扩大。
豪赌政策 2008年春节以来,每逢周五市场一直翘首期盼和斥资下注救市政策出台,直接左右了市场的投资决策和交易模式。进入3月以来的5周,周末最后一个交易日尾盘都出现了“抄政策底”、抢反弹的行情,押注周末政府出台救市政策。这种“政策豪赌”现象已经发展到每周倒数第二个交易日,这种模式还在发展,据路透社香港4月3日电,汇丰发表研究报告称,中国政府可能会于奥运前宣布连串的救市措施,市场又在酝酿“豪赌奥运”。“政策豪赌”的层次和规模仍在增加,表面上是股市政策信息披露缺失,深层根源在于资本市场新兴加转轨的阶段性特征,政府自上而下主导改革项目和改革路径决定市场行情的走势,相机决策的改革策略又决定市场行情的起点和终点。换句话说,是一种改革现象,“政策豪赌”在一定程度上既是改革的目标又是改革的结果,或者说是改革的收益,同时也兼有改革的成本,或者说是“伤筋动骨”的副作用。
上证指数已经连续30个交易日在业内视为“牛熊分界线”的年线下运行,从统计意义上讲,一年前的投资已经亏损6周;这就意味着,粗略计算,从2007年2月22日以来的新开户的6036万户投资者全面亏损,亏损面至少42.19%;上证指数从2007年10月16日的历史最高点6124点下跌到2008年4月3日的3446点,这又意味着投资者平均亏损幅度43.73%。自然,政策救市的愿望压抑已久,救市的诉求与日俱增,欧美央行全力救援次贷危机引发的本国股市大跌更是助涨了中国政府救市的预期,救市政策的传闻有了作用和发展的市场基础。传闻引发“政策豪赌”、周五拉升,未能如愿则导致失望行情、引发周一低开低走,放大了股市的系统风险。一而再,再而三,正在冲击政府的公信力和动摇投资者的信心。
需要制度创新 政策传闻一点就破,只需要政府把牢政策信息的主导权,通过制度创新,加快建立股市政策信息披露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将于2008年5月1日起施行,为建立股市政策信息披露制度创造了条件和契机。
近期,要集中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股市政策信息的全面性,建立多层次股市政策信息披露制度,实现股市政策信息披露的决策、执行和监督的有机统一;二是股市政策的及时性,做好股市政策的定期披露,提供股市政策实行情况的评价报告和近期展望;三是股市政策的可靠性,参照上市公司“辩方举证”的信息披露办法,澄清各种市场传闻和公布各项政策安排。
远期,调整相机决策的改革策略,完善政策评价和修订程序,出台资本市场改革和发展规划,稳定资本市场的政策预期。
(作者系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展战略工作委员会委员) (来源:人民网-《证券时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