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区新民镇成立城乡青年就业创业互助合作社,探寻构建城乡青年就业创业平台新模式
2003年以来,新都区委、区政府通过实施“两帮一减免”等鼓励政策,吸引了许多大学生前往农村创业。大学生们富裕起来了,几十倍甚至百倍于创业大学生的农村青年们怎么办?他们如何进行农业创业?本期商报视线走进新都区新民镇城乡青年就业创业互助合作社,关注其探寻构建城乡青年就业创业平台的新模式。
现代猪倌故事
大学生领头 组织同龄人养猪
4月4日,新民镇新民社区的会议室里,30多个城乡青年在选举自己创业路上的领头人———新民镇城乡青年就业创业互助合作社社长。
一片掌声中,23岁的李兆才走上主席台。“李社长。”“社长今天帅气哦,头发很有型嘛。”面对台下众多起哄的年轻人,李兆才伸出双手一压,场面平静下去。
第一任新民镇城乡青年就业创业互助合作社社长李兆才,2006年毕业于某农业大专院校。毕业后,放弃了一份收入不菲的企业工作,在家人和邻居质疑的眼神下,回到家乡新民镇做起了农民。包了25亩地种植蔬菜,养了100多头猪,经过两年的发展,现在李兆才的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
“我的目标是龙波。”李兆才并不满意自己的现状,谈起自己的奋斗目标,他滔滔不绝。龙波,30岁,于2002年和爱人在家乡新都区办起了一个小养猪场,目前拥有12家养猪场股份,年收入超过200万元,并建成了在全国29个省区市拥有1000多家社员的普兰克猪业合作社,推广优良猪种和先进的饲养方法。
比起龙波,李兆才的事业只能算是刚刚起步。2007年,蔬菜的销售途径已经趋于稳定的李兆才,开始寻求发展和突破。
随着生猪价格的攀高,李兆才觉得到了进入“猪倌”行业的最佳时机,筹集了部分资金,他投资了十多万元办起了自己的小型养猪场。“说真的,我都犹豫过,是不是要继续做下去,太难了。”因为专业跨度太大,李兆才养起猪来,远不如搞自己的蔬菜大棚得心应手。他曾经一度对自己的养猪事业丧失信心,经过数次探访龙波等“高级猪倌”和咨询学校里养殖专业的老师,李兆才吸取了不少经验,最终挺了下来。
李兆才表示,他会把养猪当成一个事业来做,而作为合作社社长,他也有义务让更多想创业的城乡青年投身到农业创业中来。
“我想,合作社的意义应该就是在于搭建一个平台,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创业青年,让他们不会再走我养猪时的弯路。”李兆才在就职演讲时说,他将组织合作社邀请专家和已经创业成功的青年对合作社会员进行定期培训,交流经验。其次,就是要集中有利资源,尝试走合作的路子,让合作社真正合作起来。“多喊龙波大哥来几次,我们都成为像他那样的"猪倌"!有兴趣的也可下来和我交流养猪的事情。”
合作社成立仪式结束后,果然有几位合作社的会员围上去,想要加入李兆才的养猪事业。在城乡青年就业创业互助合作社这个“后台”的支持下,他们的养猪事业将有一个崭新的开始。
创业平台
拟建万亩创业园 帮大学生搞农业
青年就业创业信息资讯平台、交流平台、基础建设平台、融资平台,这四个平台是共青团新都区委重点为青年就业创业打造的服务平台。“这几个平台都是我们通过走访大学生,了解他们需求后为创业青年"定身打造"的。”团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交流平台是通过成立大学生就业创业沙龙,以大学生为主体,辐射带动已成功创业、正在创业阶段、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和城乡青年增进互动交流与合作,增强青年集体创业、集团化、品牌化创业的意识,目前沙龙会员已有30多人。
记者还了解到,青年就业创业基础建设平台专门邀请了西南财经大学SIFI创业团队开展关于在新都设立大学生农业园区的可行性研究、分析,形成了可行性报告。目前,万亩大学生农业创业园区已正式列入新都区农业发展规划,园区建成后将为大学生及青年农业创业进行项目推荐、集中供地、技术指导、统一享受政策等快捷服务。
“去年,我们共为182名青年创业者发放小额贷款176万元,为57个青年专业合作组织发放了97万元的贷款,其中2个青年创业团队发展成为青年专业合作组织。”团区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建立青年就业创业融资平台后,新都区实施银团互动工程,出台了额度扩大、期限延长、利率优惠、程序简化等四条贷款优惠政策,还实施青春创业扶持贷款,举办青年SYB创业培训班,对参加创业培训后符合贷款条件的人员提供2万元政府贴息贷款。
截至目前,新都区已形成农村青年专业合作组织161个,其中:专业协会93个、专业合作社68个。全区专合组织拥有成员10627名,联系带动农户15万余户,带动面73%,2007年,实现销售总收入2.1亿元。 (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