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垦利县文化产业渐成气候,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平添了许多绚烂的景致。这是县委、县政府落实政协委员《关于加大黄河口宣传力度,提升黄河口文化内涵的建议》和《关于打造垦利文化名片的建议》的提案的结果。
政府投入,铺垫奠基石。
地处黄河入海口的垦利县,高度重视黄河口品牌所具有的资源唯一性和竞争强势性,精心运作,充分挖掘文化资源,加大政策、资金、人才投入,逐渐把文化做成了产业,用文化无穷的魅力,拉动县域经济社会实现了快速和谐发展。该县设立了旅游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旅游规划编制、旅游宣传促销、重点项目启动和贷款贴息等,并聘请南开大学旅游学系专家编制了高起点、高标准的《垦利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旅游各要素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基本具备了产业化的基础。同时,投资近千万元建设了“渤海垦区革命纪念馆”,并成为东营市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市场运作,注入催化剂。近年来,垦利县打破政府包办文化的单一模式,逐步形成政府、社会、个人共同参与的多体制多渠道办文化的新格局,使文化产业进入了持续发展的快车道。该县加大文化产业招商力度,推出黄河文化园、黄河口风景区等项目对外招商,并扶持黄河三角洲旅游开发公司、聚宝斋工艺品厂、佛头黑陶厂做大做强,扩大影响。目前,县里建设的文化产品生产区、文化产品生产销售一条街,实行集中经营,优势聚集,形成了强大的带动和辐射效应。在2007年的“西宋桃花节”举办中,该县创新办节方式,实行市场运作企业承办,新增了美食一条街、杂技演出等项目,进一步丰富了内容,凝聚了人气。
民间互动,增加活力源。垦利县在发展文化产业中,鼓励各种社会资金投入文化产业,打破常规,多渠道培养文化产业经营企业和人才。目前,黄河三角洲旅游开发公司开发的老粗布、老虎布艺、芦苇画等旅游商品,深受消费者青睐。同时,该县积极挖掘保护民间工艺,促使民间工艺崭露头角。西宋乡民间艺人张奎善以高粱秆和高粱草为原料,创作的系列立体草编艺术品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曾多次参加展览并获得多项奖励,2007年在山东省文博会上获得非物质文化展品和手工艺品两项大奖,并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赞扬。这些民间力量汇集到文化产业发展的大潮,促进了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崔旭升) (来源:人民网·中国政协新闻网)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