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像成为破案的最后希望 4月1日8时45分,法医徐志标从杭州火车站搭乘D685次动车组赶往义乌。一天前,他刚从那里回到杭州。55分钟后,他再次走进义乌殡仪馆,掀开黑色裹尸袋内破碎的尸块,查看变化。殡仪馆的3位工作人员远远地站在一边。
死者20岁左右,身高约1.74米,尸体经过一夜停放冷冻后,面部软组织收缩,大致轮廓更加突出、清晰。“对颅骨画像模拟来说,这一细微变化十分关键。”徐志标一边画着画像一边说。
这是41岁的杭州铁路公安处技术支队副支队长徐志标,14年法医职业生涯中的第575幅画像。义乌警方将画像贴到当地的大街小巷,并在电视台里连续播放寻找尸源。
据警方介绍,3月31日,他们接到村民举报,在一山洞中发现了一具高度腐烂的尸体,并已被剁成肉块,埋在石头中。告示一连贴了几日,没人上报失踪人员,案件陷入了停顿状态。一筹莫展之时,他们给杭州铁路公安处的法医徐志标打去电话,请他模拟画像协助破案。“这是我们最后的希望了!”义乌市公安局的侦查员握着徐志标的手心存感激地说。
这一天的事还未结束,徐志标又接到温州乐清警方请求画像协助破案的电话。他与公安处的另一位同事迅速登上从义乌开往温州的长途汽车。据乐清方面介绍,3月23日中午,乐清市黄华镇岐头二村的两个小孩儿在公园里玩耍被骗走,一连几天没有音讯。3月29日,警方在村头两公里外的一座山上找到了两个小孩儿的尸体。了解案情后,徐志标马上根据当时在公园与被害小孩儿一起玩儿的两个孩子的回忆,画出了带走被害人的男子的肖像,大概40多岁,戴着帽子,穿墨绿色的衣服,脸尖而瘦,身高约1.68米。孩子们看完徐志标画的像,都叫了起来,“就是他,就是他!”
夜幕降临,徐志标坐在赶往温州火车站的汽车里,疲惫无言。当晚,他要乘火车返回杭州。
这是徐志标的第576幅画像。
初次画出拎包贼 1998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法医学专业并在杭州铁路公安处当了两年法医的徐志标,发现许多案件的受害人与案犯有过正面接触,这使他产生了通过模拟画像破案的念头,他认为,自己的法医专业特长有助于自己进行模拟画像。
毫无美术基础的徐志标,开始在单身宿舍里练习素描。可模拟画像并非他最初想象的那么简单,他的第一幅素描作品是一只“看起来不像样子的碗”。但在接下来的两三年里,徐志标背着画夹找人画肖像,从天亮画到天黑。除了苦练素描,他更多的时间是在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人,仔细琢磨和研究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人的长相差异。他看电视,常常对剧情所知甚少,但演员的长相特点却都留在心中。
一次偶然,徐志标有了一展身手的机会。2000年5月27日,金华铁路医院外科病房发生了一起拎包案,病人家属在结账时,发现装有1万多元现金的背包不翼而飞。
当时多名护士、医生以及病人家属反映,一个50多岁的男子经常在病房出入,大家都以为是别的病人的亲戚,包不见了,那个男人也不见了。这个男子有重大作案嫌疑,办案人员试着让徐志标进行模拟画像。
这是徐志标第一次检验自己的技能,画好后,他心里并没底。幸运的是,侦查人员依据画像很快在情报资料库中找出了重点怀疑对象冯某,并于3天后将其抓获。
第一次成功给了他莫大的信心。
“现在回头看那幅画像,成功大部分靠的是运气。”可这“运气”让徐志标坚定了攻克模拟画像技术的决心。
但很快,他靠的就不只是运气了。2003年,在桐乡闹市区发生一起游戏厅老板娘被抢劫杀害案件。后来警方在一手机店查到了死者的手机,徐志标根据手机店老板的描述,15分钟就画出了犯罪嫌疑人的面貌。死者的女儿一看,就惊叫起来,“我认识他!他前几天一直在游戏厅玩儿。”警方连夜布防,当晚就在海宁火车站抓获欲乘车潜逃的刘某。
每一次工作就像一次大考 在刑侦领域,模拟画像这一侦查手段分电脑组件、拼图和手工画三类。“就是那么一点微妙的感觉,甚至直觉,电脑、拼图是永远出不来的!”徐志标说。在同事的眼中,他不善言辞、行事低调,但当许许多多现代刑侦技术手段都无济于事的时候,他的颅骨复原模拟画像与嫌疑人画像模拟——这一古老的刑侦方式开始显示威力。
2005年5月10日,浙江诸暨城西一高压变电房内发现一具无名男尸,尸体面部软组织全部腐烂,只剩下一具白骨。徐志标反复察看案发现场,尽可能获取与死者身份相关的信息。在此基础上,仔细触摸每一寸颅骨骨骼,并将颅骨照片输入电脑进行放大研究。
一天后,经过反复琢磨出炉的画像张贴在诸暨的大街小巷。5月14日,安徽籍民工钱某向警方反映他的老乡王飞与画像非常像,经查证及DNA检验,死者确系王飞。
后来,根据该案的启发,徐志标撰写出论文《受毁损无名尸体模拟画像面貌复原技术探讨》,并在《法医学杂志》上发表。远在湖北襄樊的一位退休老法医看到后异常激动,致电祝贺徐志标在颅骨面貌复原领域里取得的成就,并鼓励他一定要坚持不懈地探索下去。
前不久,徐志标通过颅骨面貌复原,又相继破获了“2007年6月2日宁波镇海抛尸案”等多起恶性案件。
“每一次工作就像一次大考,只有破案以后,才能验证自己的判断。”徐志标说,况且,每个目击者的观察能力、描述能力都不一样。画像出来后,大家说像的,可能结果并不是那样。
徐志标永远记得,一次在进行模拟画像时,一位知情人向他绘声绘色地描述“那个坏蛋”的样子,案子破了以后,才发现真正的犯罪分子正是这位知情人。
“这件事,让我对模拟画像更多了份认识,以后对知情人要有所甄别。”徐志标感叹说,从对方说话的神态以及他在该案中充当的角色等综合因素,辨别描述的真实性。
对徐志标来说,每一次画像,都像一次赶考。
在办公室内,徐志标经常盯着自己的作品沉思。
出差途中。
在同事们中间,徐志标是普通一员。
4月1日上午,徐志标在义乌市殡仪馆查看受害人遗骨。
画像与嫌疑人照片对比。
(资料图片:杭州铁路公安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