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与中国渐行渐远 未来几个月起决定性作用
比利时《新欧洲周报》4月7日文章,原题:欧盟中国渐行渐远 对于中国与欧洲的关系来说,今后几个月将是决定性的。欧盟也许确实有理由要求中国在经济和人权政策上更具灵活性。
但是,欧洲应该避免把中国龙逼入一种失落和敌意的境地,如果是那样,它反而会更不愿意合作。
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和欧洲渴望成为多极世界一大支柱的雄心,使这两个伙伴维持了若干年的蜜月。而西藏事件和彼得-曼德尔森去年不留情面的演讲等近来发生的事件,迫使双方面对现实———不断扩大的期望差距。
欧洲认为中国在国内政治的社会多元化问题上做得不够。而中国同样感到欧盟没有成功解决其自身的政治多样性。许多外交官和学者认为决策能力的缺乏削弱了欧盟作为国际舞台上一个稳定和值得信任的角色的立场。
欧盟抱怨中国在使贸易关系更公平问题上做得不够。北京通过人民币汇率、过度补贴及阻止欧盟公司收购中国同行等做法破坏公平竞争。相反,中国发现欧盟没有对它推进的痛苦改革给予回报。中国仍在继续放宽经济控制,而欧盟按兵不动,并报以新一轮的保护主义。
欧盟也对中国不断上升的外交自信感到不快。从金沙萨到平壤,中国大使馆正在成为新的外交神经中枢。作为对西方批评的回应,中国做出了部分政策调整,但仍继续不懈地追索自然资源和改变力量平衡。
中国对欧盟越来越失望,因为后者担当不了新的多极世界秩序中的一个支柱的角色。尽管当涉及贸易和武器禁运等重要议题时,北京喜欢分化欧盟内部不同的成员国;但现在它日益担心一个外交软弱的欧洲将必然与美国走到一起。
欧亚大陆的两边都逐渐失去耐心。高期待变为失望感。当他们在国内处境不利时,领导人会被迫做出对外国强硬的样子。对许多欧洲领导人来说,中国是个不错的替罪羊。尽管欧盟仍有不少理由可批评中国,但它对北京的影响力将减弱,与此同时,中国开始认为我们的政策来自选举机会主义和双重标准。
不要老是抱怨,双方现在必须保持头脑冷静,寻找途径弥合期望差距。不要试图说服对方,欧盟和中国理应清晰界定各自的利益和要求,彼此打交道时顾及对方。坚决而设身处地的外交是避免紧张升级的唯一途径。▲(作者乔纳森-霍尔斯拉格,汪析译)
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
更多精彩请点击环球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