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台湾商人刘秋男(右一)在与大陆企业代表洽谈。当日,第二届海峡两岸投资贸易对接会在厦门开幕。台湾21家厂商与大陆100多家企业进行了面对面商务洽谈。新华社记者魏培全摄
新华网厦门4月10日电(记者 康淼 李慧颖)中国大陆劳动力和土地成本正在迅速增加,加上“两税合一”以及出台新劳动法,以及在加工贸易、出口退税等方面的一系列新政策,台商会否因此大规模从大陆外移?正在此间出席第十二届台交会的专家认为:这种现象不太可能发生。
1988年,大陆第一家台资企业三德兴有限公司落户厦门。20年来,台商投资在大陆迅速增长,截至今年2月底,大陆共设立台资企业7.5万家,实际利用台资达461亿美元,台湾已成为大陆利用境外资本最多的地区之一。
“当初,台湾的土地和劳动力成本比较高,且资本充裕,技术先进,与大陆在生产要素上正好形成互补,因此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台湾企业纷纷向大陆转移。”台湾世新大学董事长成嘉玲说。
“现在形势发生了变化,大陆的土地和劳动力成本已不低,且大陆进行宏观调控,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企业融资成本上升。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政府出台新劳动法对劳动力进行保护无可厚非,但这使得企业成本上升。"两税合一"也让台商投资失去了原有的优势,所以台商开始为下一步的出路烦恼。”成嘉玲说。
杭州立得电机有限公司是台湾天得的全资子公司,其华南区副理陈晃利来自台北,他告诉记者:“10多年前刚来大陆发展的时候,我们生产的自动控制开关卖得非常好。但现在大陆同类产品很多,且价位比我们低。我们只能主打高端,估计5年后高端市场也会饱和,到时我们必须考虑是转移到越南、印度等地发展还是继续"留守"。”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非教授用“夹心汉堡”来形容台商目前的处境。他说,跨国公司在大陆的战略正在进一步深化,与此同时,大陆民营资本发挥本土优势,影响力呈现逐步上升的势头,台资面临外资和民营资本的双重压力。
“台商转移到越南、印度等地发展并不划算。”李非认为,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语言不通、文化不同,投资充满了风险。事实上,在大陆中西部地区,台商投资的机会非常多。
据海峡两岸经贸交流协会会长李水林介绍,台商投资大陆中西部地区的金额也已上升到总额的19%左右。精明的台商已经看到了中西部地区的机会,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中西部非常受欢迎。
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理事长焦佑钧说,台湾的一项统计也表明,台商选择“外移”到越南等地的比例非常低,在所有选择境外投资的台商中,六成以上的台商还是看重大陆。
“台商未来面临升级转型的压力,但是大规模移出大陆的现象不太可能发生。”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副所长张冠华说。他认为,台商投资大陆应该积极转型: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从东部沿海向中西部转型,制造业加速技术创新,进行产业链的投资,台商还要积极拓展大陆市场,建立自己的品牌。
“台商投资大陆第四波热潮正在悄悄酝酿着。这就是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如金融、物流等。从投资模式看,台资企业本土化的趋势将逐步加强;在投资区域上,台资企业"北上"和"内移"的趋势将更加明显。而"留守"沿海地区的台商应该调整产品结构或者改投服务业。”李非说。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