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在沈阳故宫里,昔日盛水的大缸因长年风吹日晒而龟裂,消防功能尽失;悬挂在防火区的锥形消防水桶、防火锹等消防用具早已不知去向;通常在其他单位随处可见的应急干粉灭火器,在这里也成了少见之物……那么,偌大的故宫靠什么来保证其消防安全呢?
4月10日,记者跟随沈河消防大队的防火监督人员来到沈阳故宫。沈阳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张五四表示:“沈阳故宫建筑古老,所藏文物弥足珍贵,其防火设施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
”为了验证这句话,记者在安保工程人员的引导下,开始了故宫的消防设施探秘之行——
空气采样:提前4小时预警
走进沈阳故宫的一些殿堂,仔细观察可以发现,顶棚上每隔不到两米远就有一个铜钱大的纽扣状物体。“这是空气采样探头。别看这东西不大,它的作用却非同小可。”据介绍,通常,一些单位使用的烟感、温感消防装置,都是被动接受烟热反应。而沈阳故宫目前使用的空气采样装置,则属提前预警系统,通常可提前4—6小时对火灾危险源即空气中的烟热流量进行预警。目前,经过消防设施改造后的沈阳故宫,共安装了2900多个空气采样探头,每个探头辐射面积在2平方米左右。
空气采样装置由采样探头、输送管道、样品处理机等部分组成。安装在直径1厘米的隐形管道上的空气采样探头,将周围的空气样本采集后,通过管道传输到样品处理机。样品处理机对探头采集到的空气样本进行电脑自动识别,并将单位时间内空气中的烟流量数据传送到监控室的监控设施。烟流量一旦超标,监控设施就会发出报警信号,值班人员便可提前采取应对措施,进行处置。
气溶胶灭火:让火焰“窒息”
热气溶胶自动灭火装置,是一个体积不到1立方米的半封闭状铁箱,铁箱内置S型药剂(气溶胶)。气溶胶遇热后迅速溶解,气化成雾状颗粒,在燃烧物体表面形成包裹式薄膜覆盖,造成火焰因缺氧“窒息”,从而使明火迅速熄灭。
张五四告诉记者,沈阳故宫使用的热气溶胶自动灭火装置,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这种消防装置不但可通过监控中心的计算机控制,还可以现场手动启动灭火功能。目前,整个故宫共安装了150台热气溶胶自动灭火装置,每台可辐射10平方米,可保证故宫内的灭火需求。
气体灭火:保证文物不受损
人所共知,故宫中珍藏着大量稀世文物典籍,一旦损毁将无法复原。对那些可能发生的但又不适合使用干粉或热气溶胶灭火的文物火灾,又将如何处理呢?于是,一种更先进的灭火方式被应用于故宫重点文物展室的防火中——这就是气体灭火。
在沈阳故宫消防安全监控室隔壁的房间内,存放有两组共20个储气罐。经询问得知,储罐内储存的是学名为“七氟丙烷”的气体,这种气体一罐价值人民币2万多元。一旦发生火灾险情,气体灭火装置接收到火灾监控终端发出的灭火指令,就可即时启动,迅速将“七氟丙烷”气体通过管道输送到起火房间,急剧扩散的气体将降低空气中的氧气浓度,从而使火焰因缺氧而熄灭。
避雷带:预防电击火灾
雷击,是造成古建筑火灾的重要因素。据统计,沈阳故宫共有古建筑78处。沈阳故宫请气象局专家现场勘察,决定对这些古建筑安装避雷装置。在市政府的督办下,沈阳故宫博物院先后对故宫内的古建筑进行了避雷装置改造。密如蛛网的避雷带,在故宫所有古建筑周围组成了一张避雷网,形成了100%的防雷击覆盖。据工程师李强介绍,雷雨季节,避雷带接收空中雷电后,经下行线迅速传至地下,通过埋在地下1米多深的非金属模块,瞬间将雷电导入大地,达到释放电流的目的,从而减少雷电引发火灾或击毁古建筑的可能。
人防:永不过时的消防措施
据消防部门统计,沈阳故宫建成至今,先后发生大小火灾十余起。2005年,沈阳故宫成功申请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后,故宫博物院在市、区消防部门的指导下,加大了消防设施改造和火灾防控力度,使故宫消防设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张五四告诉记者,市政府投资数百万元对故宫消防设施包括水网、电路等进行改造的同时,不断加强对故宫防火安全的人防措施。一支武警中队常驻故宫,新改造的沈河消防中队近在咫尺,2006年公安派出所进驻故宫。与此同时,故宫博物院的40余名安保人员,时刻坚守在安全保卫第一线。为了将沈阳故宫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永久地传承下去,他们不懈地努力着,奉献着。
本报主任记者吕良德文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