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过后,庞玉良面临着融资与招商的现实困难。本报记者
吴晓凌/摄
曾经信心满满,如今步履缓慢,林德公司的投资案例值得打算“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借鉴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胡小兵发自柏林 作为北京林德国际运输代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河南商人庞玉良曾经实实在在地“火”了一把。
2007年5月,中德两国多家媒体都报道了其斥资1亿欧元收购德国什未林市帕希姆机场100%股权的新闻,此举还被视作“开创了中国民企收购外国机场的先河”。庞玉良称,希望利用帕希姆机场兴建中国至欧洲的物流中心。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总是很残酷,将近一年过去,帕希姆机场的建设并未取得预想中的进展,与媒体的热闹报道相比,投资者均显得异常保守与冷静。4月7日来自澳大利亚公司的一笔投资,才让林德公司稍微松了一口气。
航班稀少,梦想受挫 在竞购中,林德公司之所以战胜美国联邦快递、阿联酋航空等劲敌,靠的就是宏伟的设想。庞玉良希望将帕希姆机场建成中国航空公司在国外的转运基地,他由此创造了一个“铁空联运”的物流新概念——先用铁路线将货物从郑州运到乌鲁木齐,再用飞机把货物运到帕希姆。这样一来,从中国东部运输货物到德国将只需5天。
庞玉良还计划在机场内建保税区,吸引中国企业入驻,只需将半成品运到那里稍稍加工,就能贴上“德国制造”的标签,从而规避“中国制造”出口经常遇到的贸易壁垒。
然而,庞玉良的美好设想遭遇了现实的寒流:帕希姆机场很难吸引中国国内航空公司的兴趣。起初,机场每周有2个包机航班,后来航班越来越少。国内航空公司表示,不会放弃法兰克福、阿姆斯特丹这样的国际枢纽港,而选择市场成熟度低、基础设施差和集散能力弱的三四线欧洲城市。
融资困难,始料未及 最大的问题还是融资难。由于林德公司去年竞标仓促,而国家发改委又要求对机场经营风险进行重新核定,因此林德公司的海外收购事宜未能及时向商务部申报,中国相关银行便没有贷款给林德公司。为了支付收购款项,林德公司转而寻找海外投资商洽谈融资。但不少海外投资方也对项目前景充满质疑。
帕希姆机场曾有军事用途,但它的位置首先不被商界看好。庞玉良认为,机场位于德国首都柏林与港口城市汉堡之间,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而反对者则认为:柏林与汉堡的运输业都十分发达,帕希姆的优势很难显现,而且该机场所在的梅克伦堡-福尔波门州属原东德地区,经济落后,被戏称为德国“经济沙漠”。
德国专家分析,正是由于地理位置原因,该地区航空业务的开展障碍频频。2005年,收购该机场的英国某运营公司也遭遇破产,最终机场由当地政府收管。
此外,说服中国企业到保税区投资建厂也不容易。对制造业企业来说,“保税区”计划并不现实,“德国制造”高于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很可能让企业不堪重负。
曙光初现,前途未卜 澳大利亚古德曼公司的投资给林德集团带来了一线曙光。4月7日,古德曼与林德公司签署协议,前者投资1640万欧元,用于收购帕希姆机场的53公顷土地,建设相关设施。古德曼集团拥有资产71.6亿欧元,是在澳大利亚证交所上市的最大房地产企业,在澳洲、亚洲和欧洲都有投资。古德曼的青睐对林德公司至关重要:这是它迄今为止接受的首笔投资。
据悉,收购帕希姆机需要3000万欧元左右,并不像媒体去年所报道的1亿欧元之多。因此,林德公司还有1000多万欧元资金需要补齐,如果到2009年仍不能筹齐资金,机场将被帕希姆地方政府收回。林德集团副总裁常崇青对《国际先驱导报》透露,公司正在加紧与其他多家投资者洽谈融资。
林德集团还得到了另一个好消息——与南京高新产业开发区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该开发区有注册企业1700家。而这些企业将来很有可能会入驻帕希姆机场的保税区。
林德公司最终究竟能否成功融资,并说服足够企业进驻保税区?答案就在庞玉良心中。
国际先驱导报
(责任编辑:张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