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西宁4月12日电(记者叶超)十五年间,藏族记者万玛加从一名二十出头的小伙子成长为中国新闻界最高奖项--长江韬奋新闻奖的获得者。“这十五年是青海经济、社会大发展的十五年,我的成长除了个人的努力,与青海的发展紧密相连。
”交谈中,万玛加感慨道。
1992年,万玛加从青海民族学院法律系毕业后,分配到青海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采编岗位。自此,他一直在一线从事新闻采访工作。十五年的风风雨雨,十五年的辛勤劳作,他始终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强烈的新闻敏感、扎实的写作功底,勤勉敬业、不倦思考。
“由于受到父亲--一位老广播工作者的影响和熏陶,我从小就梦想着当一名记者。当这个梦想成为现实后,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就始终是我努力的方向。”万玛加说,“我们这一代新闻工作者比起父辈是幸福的,在我的新闻生涯中,青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短短十几年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远多于父亲一辈子新闻事业中遇到的新闻素材。正是这些重大新闻事件,为我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又一个的台阶。”
万玛加回忆说:“1992年至2000年,我一直在通联部门从事广播交流节目《听众与广播》《各地之声》的采编工作。几年间,我到农村牧区、工矿企业开展了大量的报道采访活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青海虽地处高原边陲,但社会进步十分明显,各地都显现出一派勃勃生机。”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藏族记者,我不仅有幸比普通群众更深刻地见证了这一历史进程,更自豪于自己的报道为这一历史进程营造出良好的舆论环境。回头细想独立采写完成的《改革开放话海北》《喜看今日新大通》《改革开放看湟源》《土乡巡礼》等多个大型系列报道,不仅使我熟悉了业务知识,也得到扎实的锻炼和积累,从中得到不少进步。”
万玛加说:“2000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青海的发展也由此再次加速。记者是社会进程的记录者,这种社会的加速发展也使个人的成长步入了快车道。正是青藏铁路建设、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重大事件,为我的新闻事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2002年,青海省创办了“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环湖赛”是在中国举办的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国际体育单项赛事,这在青海是从未有过的。此前,青海人民广播电台也从没有报道过这类国际大赛,台里也没有专职的体育记者。
“我接到"环湖赛"采访任务后,当时真有一种赶鸭子上架的感觉。了解自行车赛事知识、熟悉比赛规则、熟记运动员名单,那一阵子整天都是高强度突击学习自行车赛的相关知识。欣慰的是,我最终圆满完成了报道。”
说起中国新闻奖一、二等奖的获奖经历,万玛加饶有兴致。他说:“我获得的中国新闻奖一、二等奖都与国家提高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广播电视覆盖率的"西新工程"有关。2002年9月,我在昆仑山脚下的青藏公路沿线进行采访。这个地区在过去的许多年里,既听不到广播,也看不到电视,报纸就更别说了。我发现"西新工程"实施后,这里广播的收听效果特别好,小小的收音机已成为当地藏族群众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身为藏族,我特别兴奋于藏民族同胞不再受地理条件限制而信息闭塞,更深切体会到了"西新工程"对少数民族发展所蕴含的重大意义。正是藏族记者的特殊身份,让我敏锐地发掘出了"西新工程"的新闻内涵。”
万玛加参与采写的这组现场报道先后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特别奖等。他独立采写的短消息《广播声声越昆仑》同时获得了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十五年来,万玛加通过消息、录音报道、通讯、评论、专访等多种形式,采写出反映青海社会进步的报道5000多篇,先后获得中国新闻奖一、二等奖和青海新闻奖的一、二、三等奖。2007年万玛加获得了长江韬奋新闻奖,成为青海省获此殊荣的第一人。然而,他却依然以谦虚为本,以奔走为乐,稍事休整,又踏上新的旅途。
“青海的发展日新月异,藏族群众的生活富足安康,作为一名藏族记者,我要用手中的新闻之笔记录下这亘古未有的历史大发展。”采访结束时,万玛加如是感言。
(责任编辑:梅智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