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出席论坛。
这个时代如何再写散文?作家和媒体该保持如何的关系?这是昨天广州开幕的“首届华语文学周”两个文学论坛的主题。在“散文时代的文学伦理”上,诗文大家余光中等几位历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散文奖得主均表示,散文创作需要抛弃过多的词藻、铺陈,更关注思想内涵;而在“现代世界里的文学与传媒”论坛上,作家格非、韩东等几位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小说奖获得者则希望,在这个媒体话语强势、文学话语相对弱势的时代,作家和媒体应该保持信任关系。
散文应重思想轻藻饰 余光中、南帆、李辉、徐晓、王尧等几位作家在昨天的论坛上均表示,散文创作应该是所有文学样式中最为自由、私人化的,“现在每个写博客的读者其实都在写散文,任何中学生写日记也是散文,它的门槛很低。”南帆说。余光中也表示,“散文是中国文学的支柱,传统中的诗文双绝观念。”但因为语文教育问题,散文给大部分读者的印象都与词藻华丽、铺陈联系起来,这种陈旧的观念得到在座散文家的异议,在他们看来散文本来就应该没有任何限制,而且好的散文更应该注重思想内涵,“散文不再像当年秦牧杨朔的时代,文章虽则没有缺点,却也没有多少优点。当下,各类散文的创作均能有各自的空间。”余光中说。
但提到散文,在座的几位读者都提到了余秋雨,几位读者表示他们都非常喜欢余秋雨的散文,但不能理解媒体和一些专家为何故意贬低余秋雨的成就。余光中正是最早对余秋雨散文进行褒扬的台湾作家,余光中表示自己和余秋雨散文最大的共同点是“都很长”。“我有一个结论是,五四以来小品文太多,堆砌词藻泛情,其实是散文贬值,有人还美其名曰散文诗。但在我看来,散文诗根本就是个高不成低不就的怪胎。”余光中戏称自己和余秋雨是长散文的“二余”,“散文不一定就要是小品文,完全可以长一点,加深文化蕴涵。小品文像水彩画,大品文就像油画。”但他也指出了两人在散文写作上的不同,“秋雨散文以历史文化题材为主,我就是从个人生活出发较多。他看问题比较多,我以小见大比较多。”
作家和媒体应相互信任 也不知从哪一年开始,文化娱乐化的影响在媒体上愈发严重,原本只在文学爱好者那里被推崇的作家们,也开始频频和娱乐明星一样出现在娱乐版上。
“我是一个媒体的受害者,吃媒体的亏太多了,一度坚决不接受采访。”作家格非说。但与此同时,格非也表示,“媒体和写作之间的关系由来已久,非常多的新闻故事也在学作家的技术手段。现在小说家把揭露社会的任务让位给媒体了,这对文学带来一定的挑战。”
女作家林白也表示自己今后要提防着媒体,尽量不再接受媒体采访,“我们在媒体面前是弱势群体,像我这种老实的人,不接受采访可能是最聪明的,你和媒体说话,最后出来的肯定不是你所希望的。没有足够聪明最好还是不要和媒体打交道。”
但也不是每位作家都希望自己生存在媒体聚光灯之外,韩东则坦然,“我和媒体的交往非常良好,”韩东说,“我个人的经验是,作家和媒体相互信任非常重要,不要先入为主地认为媒体会伤害你。”但他同时也表示,文学应该感谢媒体宣传了作品,“但媒体也误导了文学。”作家东西则认为,对于文学界来说,“媒体批评是对文学批评的有效监督。”可以避免文学圈子一些丑闻。
对80后代表作家张悦然来说,“媒体从我文学生涯开始的那天就伴随着我成长,从这个意义上我不应该害怕媒体,但我现在害怕了。”害怕原因是,“慢慢目睹一些事情发生,开始说得越来越少了,而且越来越乏味平庸。”张悦然希望自己还能够回到几年前对媒体畅所欲言的状态,“希望能对媒体报心声。”早报记者石剑峰发自广州 (来源:东方早报)
(责任编辑:廖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