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高等教育界,关于高校本科教学评估的争议从来没有停止过。那么,到底是本科教学评估体系出了问题?还是学校“迎评”环节藏有太多猫腻?本科教学评估怎样才能正本清源,回归其良好的主旨?
"本科教学评估"怎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虽然评估文件规定“专家组进校考察评估,原则上只抽查在校学生近一年的实习报告”。但为了保险起见,学校领导要求准备近三年的实习报告,并需在两周内完成。因为2008年1月7日至11日,省里要先组织专家对学校进行评估。
因此,小孙和同班的103名同学,每人需要在接下来的两周内,完成师兄师姐们两年来所欠下的八九十个大病历和自己的20个。
高校"本科教学评估"被疑走过场戏 领导作假专家作秀? 质疑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一是弄虚作假。一些高校教师告诉记者,评估前,最重要的任务是加班加点地按照评估要求修改、补齐过去几年的试卷、论文、教案,实在忙不过来就让学生一起造假;二是铺张浪费。为“迎评”大拆大建、添置设备,为评估专家提供无微不至的接待服务,临走时甚至送上贵重礼品;三是形式主义。评估专家主要由各校抽取的代表组成,这次你评估人家,下次就是人家评估你,所以结论基本都是“优秀”。在一些高校教师眼中,评估成了“学校领导作假、评估专家作秀”的过场戏。
"加工整改" 有些大学上演造假运动闯关本科评估 “离评估还有一年多的时间,我们教师已经开始夜以继日地工作了,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造假,把原本没有的规章制度造出来,把原本没有的工作成绩造出来,把从未改革过的教学改革成果造出来,把从未搞过的学生座谈记录造出来,把没听过课的听课记录造出来,把没有过的教案、讲稿造出来……”
“一位大学教务处办公室的普通科员……由于担任了教育部评估专家组的秘书,便受到如此隆重的接待,以至于校级领导要倾巢出动来迎接,而且合影的时候居于中间的首席,连校长都要站在旁边,由此可见,评估专家组拥有至高的、不容置疑的权力,而假如所有的校领导对评估专家组的秘书,都要如此地毕恭毕敬,那么,评估专家组的专家所受待遇,可想而知。”网友质疑说。
资料图片:广西师大6名校领导与评估组女秘书合影
网友热议 教学评估对大学究竟意味着什么? 提高、教学管理的完善等目的,而作为被评估对象的大学与地方政府却意不在此——他们的双眼死死地盯住端在教育部手中的那块大蛋糕,而不是实实在在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与任何个体一样,在利益面前,他们也是不折不扣的实用主义者,信奉“黄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的哲学。对教育部而言,正是这种动机与结果的背离,使一项看似美好的政策异化成了一幕高投入而低产出闹剧,甚至——逼得各大高校不得不进行每五年一次的劳民伤财的“烧钱循环赛”。
高校评估重视女秘书的尴尬与无奈 这些年来,尽管社会公众对于高校评估颇有诟病,有些人甚至认为评估工作的就是造假,“把原本没有的规章制度造出来,把原本没有的工作成绩造出来,把从未改革过的教学改革成果造出来……”但不可否认,教学评估依然是引导高校亦步亦趋的指挥棒,“争创优秀,力战过关”这样的口号在高校“迎评”期间屡见不鲜。如履薄冰、如临大敌的另外一个极端,当然就是迎接专家组时的“如见大宾”。
资料图片:高校被迫“造假”应付教学评估
专家观点 表面上看,如今行政审批的手续是减少了,但行政评估、行政审查却跟着多了起来,这里面确实包含着政府职能深层次转变的问题。不要自己给自己制造权力,要把权力用好,该下放的下放。
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大学评估怎么改? 当然,也不能把发生这些问题的账全都算在评估上面。高校本科教学评估进行5年以来,对提高教学质量还是起到了积极作用。这项制度不存在存与废的问题,关键是如何完善与改进的问题。
我一直认为,我们的许多评估政策不符合实际,也不利于真正的竞争。而且,现在的各种教育评估,尤其是学位点评估等,往往成了学校之间的公共关系竞赛。“条件”不如“关系”,许多学校的主要精力不是建设而是“攻关”。
教育部正视
资料图片: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中国政府网 袁喆 摄 )
教育部:高校教学评估存在弄虚作假与形式主义 在教育部近日召开的“规范评估工作提高评估质量”研讨会上,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表示,目前高校教学评估过程中存在着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现象。吴启迪表示,主要表现在评估方案对不同高校的分类发展指导性不够;评估过程中存在着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现象。她要求评估工作要坚持做下去。教育部要求,今后将进一步规范评估工作。 (来源:综合)
(责任编辑:郭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