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去年“日本泡沫经济启示录”的回访,本报今起推出
“日本应对暴跌启示录”
系列报道之一
去年10月中旬,本报记者到访东京,就“日本泡沫经济启示录”采访了日本前首相、经济事务官员以及知名投资家。当时,上海股指突破6100点,那时的主题是如何防止“经济泡沫”。
如今,半年的时间过去了,中国股市和房地产市场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A股市场出现连续下跌。昨日沪深股市双双暴跌,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分别收报3296.67点和12343.61点,较前一交易日收盘跌5.62%和7.39%。
股市连续下挫,市场信心几近溃散,如今的主题转变为政府是否应该出手“救市”,以及股灾发生后,政府或社会团体是否应该对股民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股民应怎样转变投资方式。
在这个重要的关口,本报决定对当时重要的采访对象进行回访。
在野田毅看来,面对暴跌必须先弄清楚一个问题:中国股市是否真的到了不救不可的地步?当年日本股价暴跌时,日本政府采取了非常间接的干预方式,其目标是防止金融体系的崩溃,而不是调节股票市场的价格波动。
回望当年暴跌:
“如果说投机势力的打压是日本股市下跌的主要原因,其实也不是完全正确。我认为当时股价下跌的主要原因,还是和实体经济的经济循环有关。”
广州日报:上世纪80、90年代,日本股市先是一路高歌飞涨,随后又遭遇猛烈下跌。我们这里有这样一组数据:1989年12月历史最高点38915点。但随后,1992年8月,日经平均指数降至14309点,基本上回到1985年的水平,直到今天,1989年年底创下的高点仍可望而不可及。回忆起那个年代,有哪件事情给您留下了深刻印象?
野田毅:印象深刻的是,“黑色星期一”和各种经济事件,例如企业丑闻、倒闭等。
当时,先是土地价格持续上升,又有“广场协议”后的日元升值,所以市场上的流动性急剧增加,随后股市就暴涨,这些因素加起来就增强了日本的购买力,刺激了消费。但是,它又反过来推动经济的过热。
因为地价上升速度非常快,所以为了抑制地价的上升速度,当时的政府采取了各种紧缩措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分别是征收消费税、土地总量限制以及加息等政策。
这些政策开始实施时,经济循环正好进入了一个下降周期,所以地价的上升在1990年就基本停止了,1992年左右开始明显地下降。在1989年以后,股票市场在紧缩政策的打压下开始进入下降通道,而实体经济的衰退就进一步加剧了股市下跌的速度。
虽然当时政府采取了相应的稳定市场的政策,但是很遗憾,当政策法案被承认通过并开始实行的时候,市场已经开始进入下跌周期,就很难用政策力挽狂澜了。
广州日报:有一种看法认为,当时的日本股市是被国际游资做空打压下去的。您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野田毅:当时确实有国际投机势力在日本股市兴风作浪,主要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证券公司利用空头打压来赚取利润。这种新颖的炒作方法,日本的投资者和证券公司第一次尝到。
当然,投机势力的打压只是日本股市下跌的原因之一。此外,还跟实体经济的经济循环有关。比如说,在房地产市场,紧缩政策的打压导致土地价格的下降;而因为很多的银行融资都是以土地为担保的,所以导致银行的贷款出现了问题;开始出现坏账、呆账以后,银行为了保持资产负债表的平衡,就开始收紧银根,收缩了贷款项目;银行收紧银根,又导致实体经济的恶化;实体经济的恶化又加剧土地价格的下降。也就是说,整个经济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广州日报:日本政府是否意识到这是一场巨大股灾的来临?
野田毅:当然。因为股市和楼市下跌的背景就是隐藏在背后的实体经济中的问题,股市、楼市下跌幅度开始增大时,政府意识到它是和实体经济的衰退相联系起来的,所以就紧急制定并采取了对股市的应对政策。
举个例子,在企业层面,企业的大量倒闭导致银行坏账增加,还影响到了非银行金融业,比如保险公司。我当时就认为,这样的现象最终只能是一种结果,那就是整个金融体系会面临危机,从而对实体经济产生冲击。
还有,银行持有的坏账、呆账增加后,银行收紧银根,导致实体经济的下滑,这个又直接关联到民众消费的减少,也影响了民间的消费性贷款。
当时还有一个国际性因素,那就是苏联的解体,很多前苏联阵营的国家相继加入到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竞争。当时的日本经济突然面对来自外界的国际竞争,对日本经济产生了负面影响,再加上经济进入下降周期这一因素,给日本经济造成了双重打击。
随着日本经济的下滑,日本企业在美国购买资产的活动也急剧减少,这又导致了美国经济的小型泡沫崩溃,反过来又影响了以向美国出口为主的日本实体经济。
日本如何应对: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但不是针对股市、楼市。因为在国会通过一项法案或在政府内部敲定一项政策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广州日报:当时日本政府有没有采取“救市”措施?这些措施是否有效?
野田毅:当时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但不是针对股市、楼市,而是担心它们会影响整个日本的实体经济。
需要明白的是,在国会通过一项法案或在政府内部敲定一项政策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涉及到的问题很复杂。
所以,当政策、法案制定出来并开始实施的时候,股市、楼市已经开始大幅度下跌,也开始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影响。比如,因为没有买家出现,所以土地价格就加速下跌;银行收缩银根,对新的贷款项目基本都是异常谨慎,几乎谁都不愿意把资金贷出去,这些现象在当时非常明显。
泡沫经济的崩溃带来的破坏力非常大,股市跌回到了1985年的水平,楼市的价格则比1985年的水平还低。
投资转向储蓄:
“现在,日本国民的资产管理方式更偏向于像储蓄之类的安全资产,虽然利息较低,但是能够保住本金的安全性资产。”
广州日报:股灾发生后,很多股民从一夜暴富到突然破产,政府或社会团体有没有对他们进行过相应的心理辅导?
野田毅:当时泡沫经济时期产生了一种叫“资产效果”的现象。它就是指,投资者即使什么都不用做,也会因为资产市场价格的上升而增加整个资产的膨胀,所以他对未来的收益产生了一种乐观的情绪,结果就带来了消费和投资的增长,经济开始过热。当泡沫破灭后,这个资产效果就180度反过来变成了“反资产效果”,就是和“资产效果”相反的效果,消费和投资进入一个循环减少的恶性循环,它可以用银行的信用收缩来说明。那时候各个企业的目标是尽快偿还正在负有的债务,根本没有心思也没有能力去进行新的融资,而整个经济中的融资急剧减少,就导致经济更加恶化。
作为政府,其实没有做什么特别针对投资者的心理辅导。因为政府的职责是维护经济体系的稳定,保证经济的正常运行,制定实施宏观经济政策。投资者的投资活动应该是建立在自我责任的基础上进行的。
广州日报:经过这次时间漫长且影响巨大的股灾,日本国民对股票的看法出现了什么变化?您觉得股民应该具备怎样的心态?
野田毅:日本国民确实对股票投资的看法产生了变化,其实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对资产管理的看法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在,国民的资产管理方式更偏向于像储蓄之类的安全资产,虽然利息比较低,但至少是能够保住本金的安全性资产。同时,日本国民对投资的风险意识也明显加强。
关于中国市场:
“中国市场至少在现在看来还不能说和当年的日本市场一样。但保持警惕的做法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中国经济中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因素。”
广州日报:您觉得,当前的中国股市和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日本股市有没有相似的地方?中国股市暴跌的原因,和当年日本股市暴跌的原因,有没有相近之处?
野田毅:如果说相似点,那么肯定是有的,但中国股市和当年的日本股市并不能说是完全一样的。
先看看相似点吧。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它让投资者和国民明白并加强了投资中的风险意识。第二,中国和日本股市的下跌都和美国经济的衰退有关系。
实际上,日本股市和楼市的下跌几乎是同时进行的,或者可以说是互相影响的,土地价格下跌导致银行收紧银根,导致股价下跌,又回过来影响土地价格。
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当时日本的实体经济已经开始出现问题了,而且股市、楼市崩溃带来的金融体系的危机又让实体经济中隐藏在深处的问题一起浮出水面,让整个实体经济陷入了长期的萧条。
而中国市场还没有到那一步,实体经济还是比较健康的,所以中国市场至少在现在看来还不能说和当年的日本市场一样。但是我认为,保持警惕的做法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中国经济中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因素,中国的股市、楼市是否会像当年的日本一样影响整个经济也还不能下最后的结论。
直接干预非常困难:
“普通民众的生活面对物价的暴涨时是非常脆弱的,弱小群体更是对物价上升束手无策。中国政府主抓物价稳定值得肯定。”
“直接干预市场是一个非常困难的做法。”
广州日报:面对当前股市的下挫,人们惊呼股灾来临。对于所谓中国泡沫经济已现崩溃征兆的言论,您如何看待?
野田毅:只能说我对这个言论并没有反对意见(注:这不是代表赞成)。我认为这个言论变成现实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我认为应该看清并正视经济中存在的风险。
对于中国经济,最理想的结果就是中国经济在抓住某个时机成功实现“经济软着陆”。对经济的打击是强是弱,就看能否成功实现这个“经济软着陆”而避开“硬着陆”了。
广州日报:一方面,为了防止经济过热,中国政府在不断地采取加息等紧缩政策;另一方面,紧缩对股市会带来负面影响。这是一种两难。您怎么评价目前中国政府在经济上的政策?
野田毅:中国政府的做法非常谨慎,应该不会让经济出现大问题。
中国现在面对通货膨胀,政府也积极地对抗通货膨胀,我觉得这个做法是值得肯定的。物价稳定,关系到国计民生,也关系到整个经济的良性循环。普通民众的生活面对物价的暴涨时是非常脆弱的,尤其是社会中的弱小群体更是对物价上升束手无策,因此,主抓物价稳定的做法从经济、政治角度来看也是值得肯定。
广州日报:目前,在中国国内,围绕政府是否应当救市正成为经济界一个焦点的争论。在这个问题上,您怎么看?
野田毅:我觉得应该先弄清楚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股市真的到了不救不可的地步了吗?也就是说,股市的下跌开始影响实体经济了吗?
先撇开这个问题不谈,假设中国股市真的到了那个地步,政府如果要着手干预市场,将面临非常艰难的工作。首先,政府救市的方法,必须是一个非常巧妙并且非常灵活的做法,直接干预市场是一个非常困难的做法。举个极端的想法,难道政府要从股市直接把流通股买进来?那还要市场做什么?
当年日本政府的确也进行过干预市场的做法,但那时候也不是从市场直接买进股票,而是在银行之间的互相保有的非流通股上进行操作,是非常间接的干预方式。而且政府干预的目标是防止金融体系的崩溃,而不是调节股票市场的价格波动。
广州日报:在您看来,股灾发生后,政府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避免对实体经济产生过大冲击?
野田毅:首先就是尽快制定一套紧急应对政策,包括财政、金融等宏观经济政策,来刺激经济的复苏。
还有一点就是实施政策的时机非常重要,或早或晚都会造成整套政策的失效,要么就是没效果,要么就是马后炮,所以一定要找准时机实行经济振兴政策。
当年日本政府也制定并实施了经济振兴政策、降息、放宽土地总量限制等等政策。
对中国的建议:
“光是奔着买卖差价而频繁进行短期炒作是一种风险非常高的投资方式。”
广州日报:就在过去几天,在中国的一个股市营业厅出现了多人痛哭的场面,其中大部分是中老年人。您经历过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溃时期,看到过很多日本股民曾经血本无归。对于中国股民,您有什么建议吗?
野田毅:股市嘛,有升也有降,希望投资者投资时加强风险意识,光是奔着买卖差价而频繁进行短期炒作是风险非常高的方式。
投资者们或者可以好好分析一下企业的基本面,找一些有成长潜力的公司来进行长期投资,用它的分红来获得收益。
在资产管理方面是否可以考虑增加一些安全性资产的比重,比如储蓄,并保持各种投资资产之间的平衡。要清楚的是,“AllorNothing”(全有或全无的)这种做法伴随的风险是非常大的。
明日预告:
被日本民众称为“股票神仙”和“赚钱之神”的邱永汉认为现在不是熊市。
“不是的,这只是一个暂时的情况。大家都悲观的时候,可能就是最好的时候。在股市上只有这两种人:一种就是把钱扔掉的人,一种是把别人扔掉的钱捡起来的人。”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