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兰州4月15日电(记者王艳明)辽阔的草原,成群的牛羊,这是美丽的甘南大草原给人的深刻印象,为了让更多的藏族群众走上致富路,当地选择的“农牧互补”发展模式,正在使越来越多的藏族群众从中受益。
阿才就是新尝到甜头的一户藏族牧民。
在碌曲县农牧互补牛羊育肥基地,她从草原上赶来的羊用种植的饲草经过一段时间育肥后,每只增加了10多公斤,已经出栏的10只羊就使她多收入了3000多元。她说:“收入能增加,又不用在草原上跑来跑去,谁说不是好事。”
阿才是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玛艾乡玛艾村的一位普通牧民,在县城边新建的碌曲县农牧互补牛羊育肥基地,包括她家在内,已经有30户牧民在此“入住”。
据碌曲县畜牧局介绍,在碌曲县已经有3个集中的农牧互补牛羊育肥基地,暖棚、圈舍、饲草储存库都是政府投资修建的,牧民只要赶来牛羊和组织饲草就行,所以大家对此很欢迎。
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甘肃省南部,与青海、四川接壤,面积4.5万平方公里,全州辖7县1市,总人口68万,其中藏族人占51%,逐水草放牧是当地藏族群众传统的生产方式,在海拔低的地方,也从事农业种植。
为了让更多的藏族群众走上致富路,又使美丽的大草原得到保护,2004年,经过前期调研和探索实践,当地政府提出了“农牧互补”发展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改变传统的牧区放牧、农区种粮的简单模式,发挥农牧互补优势,实施牧区繁育,农区育肥,农区种草,牧区补饲,以提高畜牧业和种植业综合效益。
甘南藏族自治州畜牧局局长董振国介绍说,经过几年的发展,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各县市,目前已发展牛羊育肥户1768户,奶牛养殖户665户,种草户3919户,部分示范养殖户户均年收入在1.5万元以上,种草户比种粮时年均增收1500元左右。
为了让群众从中更多受益,在推广“农牧互补”的同时,近年来,当地政府一边加大财政和信贷扶持力度,一边还不断引进和改良畜种,并积极扶持畜产品加工企业,让广大群众饲养的牛羊,就近就能卖上好价钱。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