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已有2.1亿农民离开农村到城市打工,为城市建设、经济发展贡献了青春、心血。然而,不可否认,在城乡分割的体制背景下,农民工在城市多的是出力,少的是分享。如何破解这一“新城乡二元”矛盾,让农民工也能享受与城市人平等的待遇,不少地方在多个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值得借鉴。
“教育、培训给我们自我提升的机会” 26岁的吴雪梅去年从生产车间调到了公司会计部。“干活相对轻松了许多,收入也比过去高了。这一切都得益于政府、企业提供的各种教育培训机会。”吴雪梅说。
10年前,吴雪梅初中毕业,从四川自贡农村来到重庆山城燃气设备公司做了一名车间工。“那时,基本上不懂啥子技术,干的都是力气活儿,一个月的收入只有三四百块钱。”经过几次岗位轮换,吴雪梅碰上了好机遇。2005年,她在沙坪坝一家会计培训中心参加了为期半年的在职培训,拿到了会计资格证书。“政府有鼓励政策,公司为我报销了培训的学费。”吴雪梅说。
今年初,重庆山城燃气设备公司所在地的江北区政府,向当地用工企业推出“农民工提升和入职培训项目”,提供免费的培训课程。吴雪梅和300余名同事被推荐到江北区五里店职业中学学习。
和吴雪梅一样,近年来,重庆已有数万名农民工受惠于各项技能培训和文化教育的政策措施。今年2月,重庆投资5000万元着手建设全市最大的农民工培训基地。位于重庆五一高级技工学校的培训基地建成后,每年可以培训农民工5000人。农民工报名参加培训,每人每年还可以获得1500元的政府补助。
社保“五合一”带来安稳感 在宁波市鄞州区工作的四川籍外来务工人员陈良最近心情特别愉快。他说,从今年起,宁波开始实行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暂行办法,给他解除了后顾之忧。
陈良在一家服装企业打工,每月工资1000多元,如果每月个人缴纳140元参保金,对他而言是个很重的负担。新政策规定,从1月1日起,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不用缴费,就可享受工伤、大病医疗、养老、失业和生育五大保险。陈良说:“以后每月相当于多了一笔收入,而且很有安全感和稳定感。”
外来务工人员参加社保,统一由用人单位全额缴费,额度与原缴费方法相比降低60%。同时,参保人员可享受的社保待遇与现行政策基本相同。据了解,这种新型的“五险合一”模式,是宁波市结合实际贯彻《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的一项制度创新,在全国尚属首创。
外来工五大保险参保费全部由用人单位出,其中养老保险费的61%打入外来工个人账户。如果外来工与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关系后到其他城市工作,这一账户可随之转移,也可取出账户里的钱带走;符合缴费年限及条件的外来工到退休年龄后,可按月领取养老金;大病住院医疗费最高可报销90%。个人和企业协商后也可参加宁波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社会保险。
为充分调动用人单位参保积极性,该办法还规定用人单位承担的保费比城镇职工标准每人每月降低261.05元。低门槛的参保办法,为企业减轻了压力,用人单位参保热情很高。
在城里有个“家” 王华祥一家三口搬进新居刚好满一年,有了100多平方米的产权房,有了重庆主城区的户口,这位从开县农村走出来的“城里人”深有感触:“有岗位还是农民工,有了住房才有市民的感觉。”
王华祥还清楚地记得,1997年刚到工厂上班时生活条件十分简陋,“那时收入不高,住在厂子的集体宿舍里,工友们睡的是高架床、上下铺,不到20平方米的房子能住进七八个人”。几年后,工作环境有所改善,王华祥开始租房住,“就租住在厂子附近郊区的村民家里,一个月的租金五六十块钱”。
2006年,在当地政府的政策扶持下,公司为员工修建了一栋职工联建房。王华祥说:“入住时,我们以每平方米1500元的价格购买,而当时重庆的市场房价已经达到了每平方米3500元左右。”
王华祥的经历只是重庆探索农民工住房保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以政府、用工企业为主体的多层次住房保障模式正在形成。
打造参与式和谐 从河南到浙江慈溪市胜山镇胜山头村打工的王永全最近越来越忙。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在打工的地方当保洁员,居然成了当地的“领导”,踏上“执政”之路,现在不仅要思考自己的打工生活,更要为党总支工作出谋划策。
胜山头村本地户籍人口3500多,外来务工人员达到4000多名。去年底,胜山头村召开党员大会,选举新一届村党总支班子。王永全上台参加竞选,全票当选为党总支委员。
慈溪外来人口众多,一度成为宁波治安最差的地区。去年以来,慈溪探索让“新市民”加速融入本地政治生活,参与社会事务管理,开展了组建“和谐促进会”和选拔外来务工者进基层党组织班子的工作。
目前,已有大批的外来务工人员进入“和谐促进会”担任“干部”,维护各片区的社会治安,有9个镇(街道)的10个村共吸收10名外来党员进入党组织班子,担任党委或总支委员。
据介绍,进入村党组织班子的外来党员,一般主要负责“新市民”教育管理服务工作,重点做好外来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和涉及“新市民”的政治参与、社会治安、权益维护、困难帮扶、文明教育等工作。这既是对流动党员动态管理的深化和完善,也是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的有益探索。
让“流动的花朵”也灿烂 “几年前,我们告别山村,跟随父母来到城市,我们的内心是忐忑的,目光是胆怯的。怕排斥、怕冷漠、怕鄙视、怕嘲笑,而你们却将无私的爱给予我们———从简易工棚到廉租住房和"阳光公寓";从"流动的花朵"到定点学校和"两免一补"……我们逐渐和城里的孩子们一样享受到同等的待遇……”
这是一封感谢信,是重庆市民族职业中学初三一班所有学生———52名农民工子女,在2008年春节前夕,向所在的大渡口区政府表达的感激之情。来自四川省南充市农村的李巧玲同学告诉记者,学校免去了几百元的学杂费、住宿费等,现在每学期只交25元的作业本费,使得以卖菜为生的父母“不用再担心供不起我读书了”。
民族职业中学是这个城市探索教育公平的一个缩影。在重庆,农民工子女被就近安排在农民工打工区、聚居区附近的公办学校就读,凡是符合条件的,都可就近免试入学。目前,重庆市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的学校超过330所,去年共接收义务教育阶段农民工子女22.5万人就学。(记者张桂林方益波) (来源:半月谈)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