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压力与希望并存 今年中国汽车界面临变数?

  前言

  今年第一季度国内车市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国内车市的销售情况再创新高,但是增长幅度小于业内专家的预期。与这一良好的发展势头相比,其背后同时也露出了一些特别值得业界注意的新动向:钢材与橡胶等原材料的涨价为汽车厂商带来了严峻的成本压力;汽车新动力、新能源的发展前景显示出了一定的局限性;今年进口车对车市将产生很大的冲击;汽车金融首度出现了赢利;专业人才的需求和技术研发实力再次成为各大厂商关注的焦点;各汽车厂商之间的并购、资源重组乃至破产等再次加剧……

  种种迹象标明,在车轮继续前行的轨道上,今年将会是不平凡的一年,比往年充满了更多的变数。


  根据相关数据,第一季度国内乘用车市场销量高达172万辆,同比增长约16%。其中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上海通用、奇瑞汽车名列销量排行榜的前4位,销量都在10万辆以上。此前,业界专家预计增长幅度为20%。

  在汽车出口方面,一季度的出口同比增幅已超过了50%。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指出,在通胀压力加大、原材料涨价和雪灾等不利因素影响下,一季度仍保持较快增长,说明我国汽车工业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动力。资深汽车分析师贾新光则认为,从一季度的情况来看,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速已经放缓,说明汽车市场的增长碰到了很大的阻力。业内分析人士也表示,今年我国的汽车市场增长率很可能会低于17%,按照这一预测,乘联会最终统计的48个汽车企业关于今年的排产计划总量很可能会高出实际市场10%以上,为此,一些企业将不得不根据实际的销售推进状况来调整年度计划。

  在这样的发展态势下,或许今年将成为汽车产业发展上的“拐点”。

  涨价压力下车企进退两难

  成本上涨,车价是否跟着上涨?汽车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市场与利润需要被重新审视和平衡。

  和往年不同,车价只跌不涨的惯性思维在今年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今年以来,铁矿石价格上涨65%到71%,引发了钢材市场“地震”,橡胶、塑料等也仍将高位运行,车企还需要继续面对不断上涨的成本压力。汽车企业高成本的运作方式开始让车企高管头疼。或者,涨价是化解成本压力最直接的手段,但是包括加配、更换材料、改款等含蓄的方法开始使用时,其市场是否受到影响?这种种方式又是否是长久之计?市场和利润如何去平衡?

  事实上,来自涨价的压力需要消化,对一些运作成熟的大汽车厂商而言目前还不至于存在特别大的问题,但是对经营状况一般的厂商,一些矛盾可能就此爆发:来自厂家和零部件供应商之间的矛盾、来自企业内部的生产部门与销售部门之间的矛盾、来自厂家与经销商之间的矛盾表现得比往常更为激烈一些,甚至可能导致企业陷入困境。在这方面,商用车要比乘用车承受更多的压力。许多卡车企业已经迫不得已直接不同程度地涨价,但是乘用车要涨价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了。

  全国乘用车联席会主席饶达曾表示:“全球都进入了高通货膨胀,中国汽车企业也面临着一样的成本控制难题,据我看来,成本压力是比较严重的,消化不了的企业只有涨价。”

  这样一来,汽车企业内部调整、挖潜等等更深层次的成本管理控制竞赛开始了。在这一前提下,业界有人认为车市的“价格拐点年”来临也就显得并非危言耸听了。不过最终成就了哪些企业,淘汰了哪些企业只能由市场给出答案。

  汽车金融去年首度出现盈利

  汽车金融去年首度出现盈利

  ,不过总体盈利率不到0.5%,这是一种正常情况还是可能在新的一年里出现转折?

  一直以来,我国的汽车金融业在发展上举步维艰,但是在去年,业界意外地发现国内的汽车金融公司首度出现了扭亏局面,盈利1647万元。这一状况向汽车金融领域透露了一个新信息,也带来了新的希望。

  据悉,1998年10月,国内商业银行正式开展汽车金融业务;2004年8月,国内首家汽车金融公司——上海通用汽车金融有限责任公司在上海开业。随后,大众、福特、现代、标致、戴-克、丰田等品牌的汽车金融业务也相继开展。据悉,经中国银监会批准设立的汽车金融公司共有9家,其中8家已经开业。

  由于汽车金融是一个舶来品,国内很多消费者对其所提供的服务感到陌生。此外,其运作方式以及业务模式对国内市场的适应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些也是造成汽车金融业务在以前面临窘境的原因之一。

  不过,近几年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迅猛,汽车金融行业的发展模式也逐渐得以完善,商业银行逐渐转入幕后,与汽车金融公司形成合作关系,使我国汽车金融服务更加细化、专业化。在另一方面,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也迫使各汽车厂商开始重视汽车金融为市场销售所带来的积极意义。

  1647万元,虽然对汽车金融业务而言不是一个大数目,但这是一个全新的开端。业内人士一直认为,国内的汽车金融业务迎来崛起的趋势是一种必然。这会是一个拐点吗?能源利用出现新变化,低价进口车冲击车市,专业人才供不应求

  企业间人才大战愈演愈烈

  人才不但意味着技术、实力,也意味着企业的发展前景。对于一直供不应求的汽车行业,专业人员从去年到今年年初一直是焦点问题,在今年汽车企业之间甚至可能引发人才大战。

  未来汽车产业的竞争将是人才的竞争,中国汽车产业的振兴和走向国际化归根结底也要依靠人才。然而,专业人才不足是个显而易见的问题。

  据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的数据,“十一五”期间,汽车研发人才缺口50万,由于售后服务需要遍布城市各个角落,维修人才缺口甚至达到80万。在未来5年,包括研发、营销、维修、管理人才全面紧缺,具有国际水准的顶尖营销、管理人才更是奇缺。

  有相关统计显示,国外一家大型汽车企业建立一个独立的产品开发体系至少需要7000人,但我国目前汽车专业的人才供应远远达不到这个数字。况且,专业的汽车人才的培养不但投入大,所需要的时间也长,使得国内的汽车专业人才在数量上、质量上都出现了结构性的短缺。

  对目前国内竞争激烈的车市而言,汽车企业越早赢得人才,就意味着企业的竞争力、技术研发实力、发展前景将更有保障。出于高速发展的国内车市瞬间万变,但是各大汽车厂商在人才争夺上的明争暗斗丝毫不亚于产品销售,在近年来甚至愈演愈烈,衍生出很多人才引进方式:挖对手墙角、引进海归人士、直接聘请外籍人才、与全球专业机构合作等等不一而足。特别是在合适的人选上,企业之间笼络人员的方式依然“不惜血本”。

  然而,这些方式到目前为止并不能彻底解决人才短缺带来的问题。为此,企业自主的人才培养计划也开始变成热门的途径。这是否也是一个信号,在未来带给汽车领域一个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人才培养之路呢?

  能源利用出现了争议

  发展新能源虽然是汽车业界的共识,但是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什么样的方式最合适这一问题在去年直至今年的争议中不断升温,并且影响未来发展和市场。

  能源压力一直是阻碍汽车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不断上涨的油价加重了汽车企业和消费者的负担。然而,在CPI高企的情况下,油耗下降几乎成为了空谈,因此,采用新的方式利用传统能源或者新能源被各汽车厂商早早地提上了日程。

  在新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推进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甚至“着力突破新能源汽车”的重大关键技术得到了应有的重视。为了解决如此严峻的能源问题,厂家纷纷推出新的能源车型。其中最为瞩目、动作最大的非上海通用莫属,早在2008年年初,上海通用就告知媒体他们将有多款混合动力车型推出,从价格定位中高级的君越到豪华SUV凯雷德,均推出混合动力。在这个阵营中,还有许多自主品牌的身影,包括奇瑞、比亚迪都在此列。2008年的混动车型将在下半年成为新宠,与此同时,利用先进技术发展柴油动力也日渐成熟。

  而在新能源发展上,争议却一直没有停止过。虽然很多业内人士都认为在能源问题上以汽油动力为起点,以氢动力为终点,但由于氢动力目前在技术实现上尚有难度,因此“过渡期”内出现了新的形式,包括电动车、乙醇动力等等。不过,目前乙醇的生产原料主要来自粮食,随着技术的发展,其缺点也慢慢展露出来,在国外某些国家,这一领域的技术研发甚至因为其发展前景存在难以调和的缺点而放弃了研发。

  不论是新能源还是混合动力,汽油始终是目前最主要的能源,小排量、柴油动力、混合动力、新能源动力等,在今年将会上演热热闹闹的一场大戏。

  低价进口车冲击车市格局

  以往进口车似乎总是偏居一隅,很少会对车市形成太大的影响,但是今年可能会不同,因为进口车也可以有平民价位,马3仅仅是个开始而已。

  进口车是另外一个较为微弱的影响因素。在进口马自达3进入中国,以国产车相近的价格销售的情况下,颠覆了人们对进口车价格高昂的印象。消费者第一次明白,进口车完全可以卖到和国产车一个价格,甚至更低。马自达自去年广州车展后先后引入中国市场的两款进口车马自达5和两厢马自达3打的都是低价战略,马自达5的价格基本和国产同级别车型相近而马自达3两厢的定价甚至还低于部分同级别的国产车型。比如福特翼虎,现在已经悄悄进入30万元以内市场,开始和国产SUV形成竞争;斯巴鲁森林人22.48万元的价格也和东风本田CRV形成竞争;此外,大众甲壳虫也开始进入20多万元的价格区间;进口途锐车的价格也下浮了近5万元。为尽快提高市场保有量,福特旗下的VOLVO、林肯领航员、陆虎以及丰田、日产等系列进口车型,在价格上也都开始走亲民路线。价格在30万左右的宝马的1系也将赶着北京车展的春风进入中国市场大展拳脚。

  进口车的低价策略大大冲击了同级别国产车型的价格空间,也让原本就备受热捧的进口车在市场上更有竞争力。在消费者的普遍意识里,进口车的品质是毋庸置疑的。而事实上,进口车的利润空间远远大于国产车,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进口车用价格来换市场也是情理之中。

  进口车价格的走低让很多普通消费者也开始消费得起进口车型了,虽然这部分车型并不多见,但是进口车凶猛的趋势的确会在今年给中国汽车制造行业带来一定的冲击。(温柱李臻) (来源:深圳特区报)
(责任编辑:黄芳)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