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管理部门何其多
本报记者 杨 彦 田豆豆 孔祥武
编者按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努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实现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转变,把我国建成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必须有一批能够与世界一流大学平等竞争与合作的高水平大学。要实现这个目标,不仅仅是要加大投入,更为重要和紧迫的是要加强和改革高校内部管理,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化大学管理之路。
2008年春天,“大部制”成为“高频词”。正在进行的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首次明确提出了“大部制”的改革思路。目前,人们正满怀期待地关注着改革的进展,也思考着“大部制”这个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其实,高校同样需要进行‘大部制’改革,压缩管理部门数量,减少管理成本,真正建立以学术为核心的内部管理体制。”武汉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日前接受采访时这样表示。
“大学管理的日益行政化已经成为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高校的管理机构与政府机构一样具有改革的迫切性和重要性。”陕西省行政学院公共管理系副教授王嘉让这样说。
5所重点大学调查显示,部门最少的27个,最多的40个
中国的大学目前到底有多少管理部门?记者调查了5所全国重点大学。
4月14日,点击西北大学网站,从其首页“机构设置”栏目中,查到该校共有40个管理部门,其中党群机构14个,行政机构26个。14个党群机构分别是:党委办公室、纪委、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党校、机关党总支、直属单位总支、后勤总支、产业总支、工会、团委、学生工作部、武装部;26个行政机构包括:校长办公室、人事处、教务处、科研处、社会科学科研管理处、研究生处、学生处、211工程办公室、资产设备管理处、国际交流与合作处、财务处、监察处、审计处、公安处、基建处、产业处、后勤处、后勤服务集团、桃园校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南校区管理办公室、南校区建设指挥部、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工作办公室、教育发展基金委员会办公室、离退休办公室、生产经营管理开发中心、南方海相项目管理办公室。
用同样的方法登陆其他4所大学——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吉林大学和北京大学的网站,查询结果依次为35个、35个、32个和27个。
回忆大学机构设置的历史沿革,西北大学教学督导委员会主任委员、《西北大学大事记》主编赵弘毅介绍说,上世纪50年代至“文革”前,学校共有8个党政部门;“文革”后到70年代末,共有11个部门;80年代,增设设备处、基建处、财务处、外事处、保卫处、研究生处等,部门数量增加到17个左右。从90年代开始,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和职能的增加,相继设立了产业处、211工程办公室等,机构逐渐扩大到现在的规模。
工作人员和干部队伍逐年膨胀
机构逐年增加,工作人员和干部队伍自然逐年膨胀。
赵弘毅介绍说,目前,西北大学共有教职工2300多名,其中专任教师1200多人,仅占一半左右。1000多名行政人员中,校领导12人,其中校党委书记、校长各1人,副书记3人,副校长7人;校级管理部门和各院系的处级以上干部加在一起,共有300人左右。
吉林大学是由原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合并组建而成,是我国目前办学规模最大的高校之一。来自吉林大学党委组织部的统计数字表明:学校校级领导共11人,除党委书记、校长外,党委副书记有3位,副校长6位。另外,有校长助理10人。全校正处级以上干部223人,副处级以上干部538人。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说,目前我国的重点大学,校级领导一般有10—15名,处级干部一般在300人以上。“难怪有人形容,如今的大学‘校级领导一走廊,处级干部一礼堂,科级干部一操场’。”
学术权力才是大学的核心
熊丙奇认为,庞大的管理机构,直接导致高校行政开支巨大。以校级机关500人为基数,年平均工资3万元为基准,一所大学每年就要支出1500万元。“实际上恐怕要远远高出这个数目。”
王嘉让说,政府部门由于机构设置不合理带来的职能交叉、工作任务重复等问题,在当前高校中均有表现。“原来只在政府部门中存在的‘公文旅行’、‘踢皮球’等现象在高校也时有发生。”
陕西社科院副院长石英则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了高校管理行政化的弊端。“原来,大学教师都不太乐意当官,哪像现在,相比于当一个好教授,一些人更热衷于挖空心思地去争当一个处长、一个院长。”他认为,行政权力的膨胀,必然导致资源分配和评价体系向权力倾斜,一些教师也就难免“教而优则仕”了。
“大学靠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组成的二元权力结构,来维系整个系统的运行。”刘经南说,“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和分配这两种权力。千万不能忘记,大学作为学术性组织的性质,决定了学术权力才是大学的核心和内在逻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