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通过《印度—非洲合作框架协议》和《德里宣言》两个纲领性文件后,首届印非论坛首脑会议在印度首都新德里落下了帷幕。此次峰会勾画出了印非在21世纪建立伙伴关系的新蓝图,也让近年来持续不断的“非洲热”再次升温,引发各方关注。
非洲成为“香饽饽” 印度与非洲有着紧密的历史文化联系。在这次印非峰会上,印度宣布将为非洲34个最不发达国家提供免除关税的贸易优惠安排,免税范围涵盖印度目前关税项目的94%,并承诺在未来5年为印非双边及非洲内部经贸往来提供54亿美元的信贷支持,以促进铁路建设、信息技术、通信和能源以及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合作。对于一直在不结盟运动和77国集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印度而言,这次印非峰会再次显示了印度在“南南合作”中的积极作用。
发达国家也在以全新的眼光看待非洲。去年年底,第二届欧非峰会相隔7年之后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举行,通过了《欧非共同战略》和《行动计划》等文件。欧盟提出要与非洲建立基于共同利益和共同面对全球化挑战的“真正”伙伴关系,延续了其2005年对非战略和2006年“欧盟—非洲共同战略”的主要精神。欧盟还承诺将对外援助额在2015年提升至其国民生产总值的0.7%,并将改变过去在非洲强行“推销”西方议会式民主政治的做法。
不断着力加强与非洲关系的并不止地缘相近的欧盟。下个月,日本将在横滨召开第四届非洲开发会议。为此,日本政府正在考虑在5年内将对非洲的政府开发援助资金增加一倍。前不久,韩国总统李明博也宣布,韩国将加强在非洲的能源外交力度。
有关方面各有所需 在分析人士看来,非洲自身的联合自强和迅速发展,是令有关国家瞩目这片大陆的重要原因。中国社会科学院非洲研究室主任贺文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非洲政治总体保持稳定,年均5%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近年来,许多能源和矿产资源的新增产量和探明储量相当部分都来自于非洲大陆,在经济全球化和能源、矿产需求不断攀升的背景下,拥有地缘和资源优势的非洲自然会引起人们的关注。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非洲研究室主任徐伟忠认为,印度和日本不断加强同非洲的关系,除了经济原因之外,还有其政治考虑。非洲有53个国家,在联合国内有着重要的影响,没有这样一个“大票仓”的支持,印日要想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此外,解决反恐、防止核扩散、气候变化、环境保护、减少贫困、公共卫生安全等众多需要加强国际合作的全球性问题,也离不开非洲的参与。
对于非洲而言,与不同的国家发展关系,可以在寻找合作伙伴时有更大的选择余地,以更好地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贺文萍指出,过去非洲的发展更多地依靠欧美国家及其主导的国际机构,它们往往采取一种高高在上的“救世主”心态,只将非洲国家作为原材料基地和商品倾销市场,并且在谈判时提出很多政治附加条件,严重削弱了非洲国家的自我发展能力。
徐伟忠也指出,上世纪50年代时,非洲整体经济并不比亚洲差,但在亚洲迅速崛起的情况下,非洲却逐渐被边缘化了。因此,非洲重视发展同中国、印度、韩国等国家的关系,也有搭上亚洲经济发展的快车,分享中印等国经济快速发展成果的想法。同时,非洲也希望在调和宗教种族矛盾、摆脱贫困、加强环保力度、提高教育水平等方面,从中印等大国身上找到可资借鉴的经验,促进自身的团结、稳定与发展。
不会走向恶性竞争 对于有关国家加强同非洲发展关系的努力,一些西方媒体却在猜测各国会不会在这个问题上进行恶性竞争,从而影响国际关系的稳定。“美国之音”的报道就臆断,印非峰会是印度对中非峰会做出的反应,印度取消非洲商品的部分进口关税,目的就是要与中国进行竞争。
“具体项目上的商业竞争肯定是存在的,但并不会导致国与国关系发生冲突。时代毕竟不同了,冷战思维与"零和"观念并不受欢迎。”贺文萍指出,中非关系是开放的,不针对任何第三方,中方愿与其他方面合作,共同促进非洲的发展。非洲的发展对大家都是机会,恶性竞争对包括非洲在内的各方都没有好处,如果从长远角度考虑问题的话,各国完全可以同非洲实现共同发展,达成共赢和多赢。
“西方一些媒体夸大了竞争和对立的因素。”徐伟忠说,非洲各国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发展的侧重点也不相同。而日本是发达国家,印度和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彼此的竞争优势也不一致,各国完全可以实现和谐、多元的发展。即便是中印两国,也各有所长,中国在制造业方面有优势,印度则是服务业、医药和电讯等领域的佼佼者。
“非洲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非洲发展起来了,大家的机会也会更多。”徐伟忠认为,中印与非洲国家同为发展中国家,在消除贫困、发展卫生和教育事业等领域有着共同的关切,如果能在共同发展中总结出新的合作经验,必将对“南南合作”产生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