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下午,衡山柳氏后人柳阵来到三湘都市报认祖归宗 记者 范远志 摄 |
谁是长沙第一“国姓”? 三大姓氏后人激烈交锋
□寻祖热线
邀你认祖归宗同说先祖故事
先人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才有了如今的生活;祖宗们千百代薪尽火传舔噬养育,才有了今日的你我,想知道自己的祖先是谁吗?想讲述自己祖宗的故事吗?快拨打本报热线电话:0731———4326110吧,本报邀你一起认祖归宗,讲述先祖们的故事。
本报4月15日讯在历史上,长沙曾有吴姓(吴芮)、刘姓(刘发)、马姓(马殷)等先后称王,吴、刘、马三姓因此被视为长沙的三大“国姓”。今日,除柳姓后人热烈认祖归宗外,三大“国姓”的后人纷纷拨通了本报热线电话,向记者讲述了先祖的故事,展开了“国姓”之争。
吴姓
"我们才是长沙第一国姓"
“长沙第一个封王的是吴芮,我们吴姓是真正的长沙国国姓。”今日,市民吴先明打通本报热线时底气十足,他告诉记者,据《通志氏族略》的记载:“泰伯封于吴,子孙以国为姓。”即古公父(周太王)长子泰伯让位后,避居江南,在今江苏一带建“勾吴”国,筑“泰伯城”,成为吴文化的发源地,至十九世孙寿梦的时候开始称王。
吴先生告诉记者,后春秋战国乃至秦朝天下大乱,吴氏子孙四散。勾践灭吴后,吴氏子孙一支吴季札却逐渐发展起来,其以次子吴征为胜,吴芮即属吴征这一支。吴芮与项羽等入关破秦,立下汗马功劳,项羽封他做衡山王。汉朝一统后吴芮被封为长沙王,建都临湘(今湖南长沙),食邑三千户,为长沙吴姓之始。吴芮做长沙王还不到一年,就于当年6月过早地去世,葬在临湘,谥号为“周文王”,但吴家数代在长沙为王,各支子孙还被封为湖南各地的侯爵等,由是吴氏兴盛。
刘姓
“数量上算我们是最多的”
“真正的国姓应按皇帝的姓氏算,我们刘姓才是真正的国姓。”当得知吴先生以国姓自居时,市民刘本顺也毫不示弱。
“刘姓最早的王是刘发,发的本意是‘突然发现’的意思,可现在从数量上算我们刘姓是最多的,谁敢和我们抢国姓之号?”刘先生介绍,长沙刘氏的开基始祖名叫刘发,是汉景帝的第七个儿子。刘发在景帝众王子中地位比较低微。他的母亲唐姬,原是景帝宠姬程姬身边的丫环。一日,景帝喝醉了酒后,误把她当作了程姬而发生了性关系,直到酒醒后才发现是唐姬。后来唐姬生下了一个儿子,景帝因此取名叫做刘发,就是“突然发现”的意思。
前元二年(公元前155年),刘发被封为长沙王,建都临湘(今长沙),于是开基长沙刘氏一族。长沙刘氏支属繁多,仅开基始祖刘发派下就分为16支。如果再加上由各长沙王分出的8个支族,共计有24支。其中,除主支王系世代居长沙外,其余23支则徙居大江南北,有居湖南各地者,有分居江西者,有北迁中原者,有东迁江苏者。其中后来当了东汉开国皇帝的刘秀便是长沙刘氏的后裔。
“刘发留下的定王台等地名,是其他王侯无可比拟的。现在,长沙刘姓人口仅次于李姓,又兼王室后裔,是真正的国姓之首了。”刘先生和记者说起时不无得意。
马姓
“我们也是国之大姓”
“长沙马姓应该起源于马援,他平定两广后,其留镇广东的士卒皆以其为荣,因而有许多将士改为马姓,后渐繁衍至湖南等地。”今日,长沙市民马冲打来热线电话时介绍,马姓真正在长沙兴盛,应该从马援后代马殷算起。
马冲告诉记者,马援有个孙子马光,受封为许侯,其后裔许县鄢陵人马殷,于唐末以木匠从军,功迁武安节度使,其以长沙为郡,割据湖南及广西、广东、贵州一部,建立“楚国”,是五代十国之一。
“马氏立国55年,传二世六王,虽然马氏暴虐,在长沙名声不好,可我们也是正宗的王室之后,国之大姓。”马冲介绍,虽然当时的马氏王室迁到了南京,但是马氏王朝分封在湖南各地的子子孙孙一直在这里繁衍生息。因马姓世为王侯,宋代编《百家姓》时,马姓还被列为第44位门阀大姓。今日马姓人口,还被列为全国第19位大姓,但由于回、满两族命姓方式的影响,现在长沙的马姓虽然人口众多,但往往同姓不同宗。
认祖进行时:
“柳直荀是我的堂兄弟”
百余柳氏都市报认祖归宗 柳氏后人直陈修通谱存在困难
湖南在线4月15日讯 “算起来,我是长沙长桥柳氏第20代孙,为‘克’字辈,著名教育家柳午亭算是我的堂伯伯,柳直荀是我的堂兄弟。”今日下午,长沙市民柳一和就
带着家谱来到本报“认祖归宗”。继本报启动“寻祖热线”后,今天共有一百多名柳姓后代打来电话,更有刘姓、童姓等大量市民来电咨询。
按资排辈认兄弟
“既然同为柳姓后人,说不定五百年前是一家呢。”今日,在本报,柳哲、长沙长桥柳氏后人柳一和、衡阳衡山柳氏后人柳阵等聊起家谱时不时地发出笑声。现年71岁的柳阵来自衡山柳氏,现住长沙人民东路,曾参加第四届柳宗元国际学术研讨会,正在领头修衡山柳氏族谱,一看到本报的报道,马上打来了热线电话。
“按这本《长桥柳氏族谱》记载,一世为柳翔甫,至五世祖柳世英南渡迁移至浏阳北乡,七世柳庆叟由浏阳徙至长沙长桥(现属长沙县星沙镇),为长沙柳氏之始。”今日,现年60岁的柳一和一边翻着民国年间的《长桥柳氏族谱》一边介绍,按照辈分,著名教育家柳午亭“大”字辈,应该为他的叔伯辈。而著名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毛泽东曾写诗“我失骄杨君失柳”缅怀的柳午亭之子柳直荀与他一样,同为“克”字辈,为长桥柳氏的20代孙。“照长沙的说法,柳直荀应算是我的堂兄弟了。”柳一和笑谈。
均属柳下惠90代左右孙
在本报,柳哲、柳一和、柳阵等算起了家族辈分,并画出了一条简略的世系图。
根据各地族谱记载综合,柳下惠距今2726周年,为山东人。其后代柳安在秦朝末年迁徙至山西永济,至唐朝柳宗元为40代,柳公权为41代。至北宋时,原籍山西太原的柳翔甫之子柳俊琪迁居江西,柳翔甫五世孙柳玉英于宋南渡时迁湖南浏阳,后发展成长沙长桥柳氏、衡山柳氏等支系。
“孔子家谱目前已繁衍到近90代,而柳下惠比孔子早169年,按这样计算,我们应该是柳下惠90代左右孙。”柳哲说,为了确切,他们相约于明日上午去省图书馆查阅柳氏家谱。
“最近,在柳午亭创办的长沙县一中挖出了两块有数百年历史的碑,上面记载有一些古文字,应该对于族谱的完善有所帮助。”柳一和告诉记者,真正要把辈分算出来,还得依赖于一本完善的族谱。
修通谱面临人员流动困难
“家族几百年来,都有办‘冬至酒’的风俗,就是在每年冬至这一天,所有的族人团聚在一起,祭奠先祖,只可惜现在这种风俗都没有了。”说起长沙长桥柳氏的兴旺,柳一和先生忍不住叹气。
他告诉记者,在上世纪40年代,长桥柳氏聚集在长桥一带,有数千人之多,号称“十里不踩他姓的地,十里不顶他姓的天”。繁衍到现在,长沙柳氏一支有万余人,只可惜随着城市拆迁、人员流动等原因,原来柳氏的聚居地已成为各姓杂居地了,柳氏后代子孙也为之四散,别说编修《华夏柳氏通谱》,即使修本地的《长桥柳氏族谱》难度也比较大。
|